央視網消息:山西朔州把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擺在突出位置,堅持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留住了綠水青山。
正在給土豆鋤草的人,是朔州平魯區的農民趙文吉。四年前,他承包了中煤平朔集團15畝復墾耕地,現在每年都能給他帶來不小的收益。
趙文吉:拿這個馬鈴薯來說,原來一畝能收1000斤,現在最低1500斤。復墾出來好,原來這個土地,一個是不平整,再一個是土壤也不行。
中煤平朔集團擁有三座年產量2000萬噸的特大型露天礦,大規模煤炭開采,也造成了地表破壞、植被受損等問題。為修復生態,平朔礦區把土地復墾納入開采計劃;把煤炭開采過程中挖出的表土及碎石填補原地貌的溝壑,形成平整的復墾區;之后種植紫花苜蓿改良土壤,使復墾耕地的生產力顯著提高。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白中科:首先必須保證耕地的動態總量平衡,不能少于以前耕地的面積,同時我們再造的耕地,要比以前質量要好,土地生產力還要高。耕地有了以后,當地的老百姓,失地農民的就業和后續產業的發展,就能有一個基礎了。
截至目前,平朔礦區累計投入復墾資金超過10億元,復墾土地4萬畝,礦區土地復墾率超過90%,排土場植被覆蓋率更是由原來的不足10%提高到90%以上。
中煤平朔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剛:在煤炭開采的過程中,確實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我們始終堅持復墾與生產并重這么一個原則,所以通過我們的努力,應該說我們完全能夠把環境恢復到以前、甚至比以前更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