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解析中國東風-31AG和東風-26戰力:應對美軍反導
核心提示:東風-26和東風-31AG表明,面對美國導彈防御能力的提高,北京將大力增強其核威懾力。
參考消息網8月18日報道日本外交學者網站8月8日發表凱托學會國防和外交政策問題分析師埃里克·戈梅的文章《見識中國的東風-31AG和東風-26導彈》稱,中國近日為慶祝解放軍建軍90周年而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了閱兵式,大批軍人和裝備參加了閱兵。雖然閱兵式上展示的絕大多數系統是用于常規戰斗的,但還有2種彈道導彈可用于核投射,即東風-26和東風-31AG。
中國在核威懾方面的做法以及核力量的變化沒有引起太多關注。但鑒于種種可能把美國拖入與中國的武裝沖突的導火索事件,中國核威懾的事態發展不容忽視。
近期最重要的爆發點是朝鮮半島,美國與朝鮮在這里的沖突有把中國卷進來的風險。另外2個歷史性爆發點——南中國海和臺灣——目前相對平靜,但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決定繼續維持奧巴馬“重返亞洲”的軍事要素,從而增大了這些地區不會長期保持平靜的可能性。
在這些潛在爆發沖突的地區,中國的核武器發揮著重要作用。東風-26和東風-31AG的技術特點提供了寶貴窗口,令人們能夠一窺中國核威懾的未來。
美國國防部最近向國會提交的有關中國軍隊的報告稱,“東風-26是一種能夠對地面目標進行常規和核精確打擊的中程彈道導彈?!彪p能彈道導彈可以增大對導彈基地發動襲擊的風險,從而加強了威懾力度。一旦與中國爆發沖突,美國攻擊支援中國作戰部隊的固定目標將會相對容易和有利。然而,圍繞著東風-26的模糊信息意味著,對中國常規彈道導彈的打擊可能會最終摧毀一些核導彈,這增大了中國實施對抗戰爭升級行動的機會。
與此同時,東風-31AG是東風-31A移動式洲際彈道導彈的改進版本。東風-31AG和東風-31A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運輸和發射導彈的集運輸、起豎和發射為一體的運輸車(TEL)。東風-31A的TEL只能在路面上行駛,而東風-31AG的TEL可以在更崎嶇的地形上行駛。通過創建更大面積的潛在發射場,越野能力提高了導彈的生存能力。發現不依賴公路進行運輸和發射的導彈要困難得多,因此它更有可能生存足夠長的時間來發動報復性襲擊。這個邏輯正是朝鮮決定為其“北極星-2”彈道導彈開發有履帶TEL的背后原因。
既然中國受制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北京需要相信,中國核能力能夠在遭受核襲擊時生存下來,然后實施報復,以便讓核威懾力十分可信。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實現核力量現代化之后,其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力量集中在建設移動式固體燃料導彈上面,在保持力量規模相對較小的同時推動生存能力最大化。東風-31AG的新TEL是東風-31A的重大改進,因為它可以在更多地形上行駛,從而增大了機動性,令敵方瞄準復雜化,并減少在遭遇對方率先襲擊時可能被摧毀的導彈數量。
了解美國導彈防御能力的改善如何影響中國核力量的發展至關重要。中國的核原則假定其核力量將因對方的先發制人打擊而降低。如果美國具有強大的導彈防御能力,可以吸收破壞性報復,那么它將對中國具有決定性的戰略優勢。近年來在東亞部署的導彈防御系統數量穩步增加,表面上是回應朝鮮威脅,這引發了北京的嚴重關切。此外,朝鮮的洲際彈道導彈為陸基中段防御系統提供了政治支持。這種系統使得美國免遭洲際彈道導彈的攻擊,降低了中國威懾力的可信度。
東風-26和東風-31AG表明,面對美國導彈防御能力的提高,北京將大力增強其核威懾力。中國希望通過模糊性和生存性來保持威懾力。東風-26部隊是否兼有傳統或核彈頭不得而知,這種含糊之處使得在先發制人襲擊中以這些導彈為目標具有風險。東風-31AG的TEL經過改進,增大了移動性,從而增加了導彈防御系統必須擊敗的目標數量。
雖然提高生存能力沒有什么本質上的不利,但是有意造成模糊性以此作為加強威懾力的手段在危機時期帶來風險。中國的戰略家們希望這種模糊性會給美國帶來不可接受的高風險,但這并不能保證美國的決策者會克制自己,表現得像中國人所希望的那樣。如果美國決策者繼續高度重視導彈防御以此作為管理朝鮮問題的一種方式,那么他們必須了解這種做法對中美長期穩定造成的風險。(編譯/洪漫)
?
?
?
?
相關鏈接:
“慰安婦”是永不消逝的民族記憶?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