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2017年第一次三亞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記者 葉俊一 攝
8月18日,2017年第一次三亞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南海網記者從會上獲悉,三亞將推進“互聯網+人才”工作新模式,建立“候鳥型”人才數據庫,積極支持和指導各類“候鳥”協會等社會組織建設等,構建多元化“候鳥型”人才服務平臺。
數據顯示,三亞市人才資源總量為10.112萬人,每年前來三亞的候鳥人才總數約為8000到10000人。其中南繁育種人才約5000人,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約3000人。
當天的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三亞市加強和改進“候鳥型”人才工作實施方案》、《三亞市人才公寓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
南海網記者從《三亞市加強和改進“候鳥型”人才工作實施方案》中了解到,“候鳥型”人才是指來三亞市季節性休養、生活、旅游,具有一定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在不改變其原有人士、檔案、戶籍、社保等關系的前提下,通過顧問指導、短期兼職等多種方式自愿為三亞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省外人才。
該方案指出,加強“候鳥型”人才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建立健全“候鳥型”人才供需信息動態管理機制、多措并舉力促“候鳥型”人才發揮作用、構建多元化“候鳥型”人才服務平臺、拓寬“候鳥型”人才引進渠道、強化“候鳥型”人才激勵和保障成為重點工作任務。
其中,三亞將進一步完善“候鳥人才服務平臺”,實現與省級網絡互聯互通,將其打造成為人才登記、信息發布、政策宣傳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平臺。建立“候鳥型”人才數據庫,與升級服務網站和數據庫實現無縫鏈接和資源共享,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對“候鳥型”人才供需信息實行精細化管理。積極支持和指導各類“候鳥”協會等社會組織建設,強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功能。鼓勵和支持人才中介機構建立“候鳥型”人才服務平臺,以市場化運作方式,為“候鳥型”人才在三亞服務期間的生活、居住、出行等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方案明確,三亞將緊緊圍繞構建“一支柱兩支撐”產業格局需要,以高層次、緊缺型人才為重點,統籌推進各領域“候鳥型”人才工作,到2020年,全市使用“候鳥型”人才5000人左右。其中,高層次“候鳥型”人才500人左右,“候鳥型”科技創新團隊5個以上,初步形成南繁產業、醫療教育、深海研究等一批又特色的“候鳥型”人才工作品牌。以此為牽引,吸引更多的“候鳥型”人才向三亞聚集。
?
?
?
相關鏈接:
重慶“求賢令”初顯成效 外來人才涌入勢頭強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