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市尋烏縣是東江源頭縣。圖為東江的一條支流從“石縫”中飛流而下。蘇路程 攝
江西尋烏鐵腕治水守護東江源紀實之二: 2500余名河長呵護青山綠水
中新網贛州8月20日電 (記者蘇路程)在山水交界間,“東江源頭第一鄉”尋烏縣三標鄉鄉級河長劉卓霖在檢查三標村生活污水處理站的設備。
劉卓霖是三標鄉鄉長,也是分管馬蹄河、尋烏河三標鄉流域的“河長”,他負責轄區內22.58千米河道的水質和污染源調查。劉卓霖說,有水才有生命,“東江水不僅關系尋烏人的飲用水安全,還涉及中下游乃至于粵港地區的飲水安全、生態安全,自己深感責任重大,一定要保證源頭活水?!?/p>
地處贛、閩、粵三省交界處的江西贛州市尋烏縣是東南生態屏障的重要部分、東江源頭縣,是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的重要飲用水源地。
“河長制”實施河岸同治
“河長制”是從河流水質改善領導督辦制、環保問責制中衍生出來的水污染治理制度。2016年底,中國官方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提出到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長制。
肩負使命,挺立潮頭。2015年,尋烏縣成為江西“河長試驗田”,全面推行“河長制”河湖管理模式,打響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尋烏行動攻堅戰。
尋烏縣水利局局長、河長辦公室主任羅國芳稱,河長制的問題在水里,根源在岸上,要管理好河道就要河岸同治。
于是,在東江源頭,廢棄礦山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出境斷面綜合整治、重金屬污染治理、城鄉水環境綜合整治等行動在開展,一座座“礦山疤痕”變成“綠洲”,一座座污水處理廠拔地而起……
據了解,尋烏縣投資7000萬元建設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7個,涵蓋人口18余萬人,日處理污水4400余噸;清理河道620余公里,清理河道垃圾3000余噸;日處理100噸、占地面積23.3公頃的垃圾填埋場建成投入使用;投入逾5200萬元啟動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工作,興建垃圾中轉站8個、垃圾焚燒爐32個;在全縣298個村小組實施了農村清潔工程試點,建設農村沼氣池1萬余座,實施農村改廁2萬余個;強化畜禽養殖和水產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劃分畜禽養殖區,拆除關停42個養殖戶。
尋烏縣素有“稀土王國”之稱,也是中國最早開采稀土的縣之一。然而,受落后生產工藝和粗放管理模式影響,造成了環境破壞、水土流失等諸多問題。
為保護生態環境,該縣嚴厲打擊非法稀土開采,每個鄉鎮成立巡山隊,晝夜巡山。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該縣共打擊非法稀土開采、排污行為27起。其中5起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尋烏縣還柔性治水,種植草藤植物綠化河提;構建生態濕地公園、生態溝渠、生態護坡和生態緩沖帶凈化水質。
8月14日,江西省尋烏縣澄江鎮鎮長凌紅宇在尋烏水巡河。蘇路程 攝
全縣超2500名河長呵護青山綠水
如今,該縣已在境內所有河流水域、山塘水庫設置河長,并向溉渠水圳延伸,以全流域理念破解這場水危機。
目前,尋烏不但摸清了各河流的突出問題和保護現狀,建立了“一河一檔”;還完善了從縣總河長到縣鄉村組的7級“河長制”組織機構,設有1名常務副總河長,4名縣級河長,16名鄉級河長,173名村級河長(河段長),2311名村小組河長(溪溝長)。
作為全縣境內河流湖泊的第一責任人,尋烏縣委書記柯巖松深感責任重大。他斬釘截鐵地說,尋烏正在打一場水生態治理攻堅戰。“我們要以‘人民的名義’打贏這場水生態、水環境、水污染治理的翻身仗。”
晚飯過后,只要有空,柯巖松就會到河邊“暗訪”。若發現有電魚、向河道傾倒垃圾的行為,他或上前制止,或拍照發到河長制管理工作微信群。
柯巖松告訴記者,“縣里很多工作人員晚上都要巡河,作為總河長,我不但要從總體上推進河長制工作,還要在細節上以身作則、做好表率作用?!?/p>
在“治水大潮”中,尋烏縣亮出了出色的成績單。
2016年4月至8月,上級部門對該縣10個水功能區監測顯示,全部達到相關水質要求,主要污染物氨氮濃度明顯下降,全縣水環境有明顯好轉。
羅國芳坦承,過去,水污染是擺在尋烏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縣城十萬人口的飲用水源地——三標鄉九曲灣都嚴重地破壞了,“現在尋烏水干凈了,九曲灣水庫水質穩定在Ⅱ類,我自己喝的就是九曲灣水庫的水。”(完)
?
?
相關鏈接:
云南兩大學生去江西見“高富帥”男友 險陷傳銷魔窟?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