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圖源:新浪網)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提高供給質量,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對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自2016年以來,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顯著進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三去一降一補”是破解重大結構性失衡,實現經濟良性運行的關鍵。如何把這些在2016年產生的改革成效進一步提升與擴大,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2017年,中國經濟繼續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方面取得實質進展,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第一,去產能進展順利。2017年以來鋼鐵、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又取得新進展。截至2017年5月末,鋼鐵、煤炭去產能已經完成當年任務的84.8%和65%。
第二,去庫存效果明顯。2017年以來,房地產庫存減少,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7.2%,其中住宅待售面積下降16.2%。
第三,去杠桿穩步推進。2017年以來企業資產負債率進一步下降,3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2%,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
第四,降成本成效初顯。通過綜合施策積極降低企業成本。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52元,比上年下降0.16元,2017年一季度,進一步下降到85.25元。
第五,加快補短板。從嚴重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圍繞中小水利治理加固、基礎設施和脫貧攻堅等領域加大投入力度。2017年重點領域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1-4月份,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公共設施管理業、水利管理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50.4%、28.4%、16.1%,明顯快于全部投資增速。
雖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顯著效果,但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關系全局和長遠的攻堅戰,任重道遠。根據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繼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的同時擴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實體經濟、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
第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質量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出位置。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底線是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
第二,振興實體經濟。只有推進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協調發展,才能振興實體經濟。引導資金“脫虛入實”。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金融工作的三項任務是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金融工作的四項原則是回歸本源、優化結構、強化監管、市場導向。進一步完善產品和要素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引導資源合理配置。要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要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發揚“工匠精神”,加強品牌建設,增強產品競爭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既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也要注重用新技術新業態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第三,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房地產長效機制建設。要堅持分類指導,因城施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在采取措施落實抑制炒房的同時推進購租并舉的住房消費方式變革。在房地產長效機制建立中涉及破解土地財政難題,這需要進一步劃分中央和地方財權與事權;從房地產的供給和需求看,將涉及土地制度改革和戶籍制度改革;從房地產的基本保障和商品的這兩種屬性出發,確實保障住有所居。
(施紅,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海外網特約員)
?
?
?
相關鏈接:
中國經濟呈現新格局 質疑完全是空穴來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