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項司法改革先行一步
打官司可掃二維碼 辦案子借力大數據
信不信,案件有了自己的電子身份證?
海南高院法官吳向東說,一審案件在全省法院立案伊始,審判管理系統會自動產生一個案件終身唯一識別碼。該案進入二審、執行、再審程序,案件識別碼始終不變。
這項新舉措,無論對當事人還是律師卻意味著大改變:想了解審判進展,從先“找人”變為先“掃碼”,更透明公平,更方便快捷。
作為全國第一批司法改革試點法院,海南法院緊緊牽住司法責任制這一改革“牛鼻子”,完成了中央確定4個方面59項改革任務,為全國提供了好的改革樣本。
法官“入額”
人均辦案數漲八成
與法官“飯碗”休戚相關的員額制,是司法改革破題難點。海南法院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15年2月,全省法院完成了首次員額法官選任;3月1日起,第一批入額的1116名法官走上崗位。人員分類管理,相應配套改革也隨之推進。2017年,海南率先在全國兌現了干警工資、獎金、審判津補貼;完成全省法院法官職務套改后的首次入額法官單獨職務序列等級晉升;成立法官權益保障委員會等。
一晃兩年,首批入選員額制的法官有的退休了,有的崗位發生了變動。2017年6月,海南法院適時啟動第二次員額法官選任工作,讓更多年輕同志有機會進入員額。
隊伍的改革,也改出了效率。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辦公室主任嚴獻文表示,對比“司改”前的2014年,2016年在法官員額減少34.09%、受理案件數上升50.29%的情況下,人均辦案數增長81.93%,結案率96.61%,位列全國法院第一。
類案參考
避免“同案不同判”
根據中央政法委要求,審判資源全部回歸辦案一線,明確院庭長辦案指標。2017年上半年,全省法院院庭長主辦審結案件32471件,同比上升56.69%,占同期結案總數的50.43%。
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一些深層次問題逐漸顯現:“司改”后一些法官庭審駕馭、文書撰寫、法律適用、群眾工作能力不足;取消案件審批之后,院庭長對如何處理放權與管理的關系理解不透,監督管理不到位等。
改革中,海南法院抓住了誰審理、誰裁判、誰負責三個關鍵要素。
類案參考、專業法官會議、案件唯一識別二維碼,被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譽為海南法院司法改革的三大創舉。
《海南法院類案參考》共收錄318個案例,規范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行使,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同案不同判”。
海南各法院成立了專業法官會議為辦案提供業務咨詢。討論結果僅供主審法官、合議庭參考,審判責任由主審法官、合議庭承擔。
2015年7月以后審結的所有案件,每份裁判文書都有一個二維碼。這個審判管理系統中的“身份證”,倒逼法官更認真細致地辦案。
海南高院院長董治良認為,要通過審判體制機制改革,實現法院治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5年過渡期滿后,海南法院不僅要基本完成改革方案里的每一項改革項目,建立起新的司法模式,還要推出至少一兩個縣市的典型,形成系統化的規范和制度。
問題導向
系統推進提高司法質效
司改兩年來,全省法院收案量年均遞增26%—27%,法官人均結案數2015年為112件、2016年達151件,為全國法院增幅最大的省份。案多人少、法官辦案壓力大,欠發達市縣法院出現“進不了人、留不住人”的困境。
2016年11月,海南高院選派30名年輕法官,到基層法院掛職兩年辦案鍛煉,緩解基層法院辦案壓力。
年輕法官經驗不夠怎么辦?“院庭長審判監督管理機制運行一年多以來,幫助我們年輕法官提升自身審判業務能力,判起案子來底氣更足了。”海口中院民一庭的陳璐法官說。
海南法院主動擁抱大數據,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來解決案多人少、監管缺失、配套制度滯后等問題。
今年4月,量刑規范化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在海南15家法院試運行,法官辦理量刑規范化案件的時間減少約50%。
今年內,將完成執行威懾、信用懲戒、減刑假釋、量刑規范化等項目的網絡聯通、互聯共享。
服務生態立省發展戰略,海南省法院試行環境資源案件跨流域、區域提級集中管轄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歸口審理。目前,已完成環境資源審判改革主體框架,解決了環境資源司法證據采信難題。
?
相關鏈接:
深化司法改革促進公平正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