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電信詐騙損失近38萬 儲戶向銀行索賠被駁回
東莞一名儲戶遭遇電信詐騙,按照不法分子的指示辦理了網上銀行業務并進行操作,泄露了相關密碼,近38萬元不翼而飛。該儲戶以銀行未盡安全告知義務為由,起訴銀行。近日,東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審結該案,認定銀行對該款被匯出并無過錯,判決駁回該儲戶的索賠請求。
遇電信詐騙損失近38萬
2015年5月21日8時30分,在東莞虎門工作的諸葛先生接到一個電話。號碼顯示為“0769-95588”,對方自稱是“中國工商銀行東莞分行”的工作人員,稱“諸葛先生在上海有一張信用卡透支了12890元,需于當天10時前還款,否則法院將從其中國工商銀行銀行卡中扣款,諸葛先生需打電話向上海市松江區公安局報警,該公安局將通知法院不予扣款”。
諸葛先生大吃一驚,遂根據對方的提示,聯系上了自稱為“上海市松江區公安局李浩警官”,這位“警官”要求諸葛先生先到中國工商銀行辦理一個“金融@家工銀電子密碼器”。
于是,諸葛先生就在當天上午10時多到工行虎門某網點辦理了四項業務。其中第2項業務的身份確認工具為工銀電子密碼器,第4項業務是開通兩張銀行卡的電子銀行渠道。
辦完后,諸葛先生在“李浩警官”轉接到的“偵查科蘇科長”的指示下,反復多次在電子密碼器中輸入多個數字,并告知電子密碼器中顯示的數字。諸葛先生稱,當時他將電子密碼器顯示的動態密碼誤認為是對方所稱的“工號”,告知了對方。
就在雙方通話的這段時間,諸葛先生名下兩個賬戶共匯出近38萬元。上述轉賬交易短信實時發送至諸葛先生綁定的手機號碼,但他的手機當時一直處于通話狀態,并未看到。
15時許,看到轉賬短信后,諸葛先生發覺被騙,遂向當地公安機關報警,公安機關仍在偵查。
儲戶向銀行索賠被駁回
2017年4月,諸葛先生認為辦業務時銀行未盡到應有的提醒義務,損害了他的風險知情權,于是起訴銀行要求賠償其損失近38萬元。
法院經審理認為,諸葛先生是在與自稱是“中國工商銀行東莞分行”“公安機關”工作人員等不明人士的電話通話過程中,根據其指示辦理了上述銀行業務,又按對方的指示對工銀電子密碼器操作匯出37萬多元,匯款全程是由諸葛先生本人操作,不存在授權他人操作的情形。
銀行在業務辦理憑證、電子銀行個人客戶服務協議中有載明關于安全提醒的內容和條款,并載明身份確認工具為“工銀電子密碼器”,諸葛先生在上面簽名確認表明其對上述內容已知曉。工銀電子密碼器的覆膜上也有安全提示內容,銀行已盡到安全提醒義務。銀行對款項匯出并無過錯,諸葛先生要求銀行賠償缺乏依據。
法院遂作出一審判決,駁回諸葛先生的全部訴訟請求。判決下達后,諸葛先生并無上訴。日前,該判決已發生效力。
?
相關鏈接:
儲戶存入77萬元當天就被盜刷 銀行被判全額賠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