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南一小伙通過手機APP租用了一輛共享電動汽車,然而,在行駛時遇到有積水路面,導致電動汽車損壞。經過檢查,發現損壞原因是電池進水。小伙面臨著數萬元的賠償。但小伙覺得冤枉,他說:“我租車時支付了保險費用,現在車子受損為啥讓我來賠償?”
[事件]租共享電動汽車遇水坑損壞
8月29日下午,小李使用一款叫“易開出行”的手機APP,支付了2000元押金后,租了一輛電動汽車。
網上租車時,小李完成了一系列的租車手續,除了押金,他還閱讀確認了相應使用條款,上傳了自己的身份證、駕駛證等。“租車的費用是每天110元,其中的12元是保險費用。”小李稱。
下午13時左右,小李取到車后駕車離開,然而,當天下午17時左右,他開車經過一段積水路面時發生了意外。“因為下雨的緣故,前方低洼的地方有個水坑,也不是很深,我看其他車子過去了,就覺得可以駛過。”當小李駕車經過積水路面時,車子熄火了。
小李意識到車子出現了故障,就和朋友下車,將車子從積水的地方推出,隨后聯系了租車公司的人。
[糾紛]小伙面臨數萬元賠償覺得冤
小李隨后又聯系該車投保的保險公司。當天晚上,損壞車輛被送往4S店進行檢查。“車輛的故障原因是因為電池進水,損壞了,需要更換電池,而更換電池的費用要八九萬。”小李稱,當時得知維修費用時,他以為這些損失會由保險公司來理賠,“但是保險公司人員跟我說,他們不予理賠。后來我才知道,這輛車投保了交強險、車損險、第三者責任險、盜搶險,但是沒有購買涉水險。”
事發后,小李與租車公司人員聯系,但是協商沒能達成一致。小李認為,他在租車時支付了保險費用,但因為租車公司投保的險種不全,導致保險公司不理陪,另外,租車公司沒有盡到提醒的義務,“在用戶使用條款中,租車公司提醒會員不得將車輛行駛到任何沒有鋪設路面的土路上行駛或越野行駛,但是沒有說到涉水,以及涉水造成車輛損壞的相應責任問題。”
小李不愿意賠償數萬元的損失,但是因為車輛損壞無法完成還車程序,現在系統還一直在計費,小李表示,如果最終協商不成,他只有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回應]租車公司:電動汽車沒涉水險
昨日上午,記者聯系到“易開租車熱線”,將了解的情況反映給客服人員,向其求證。
昨日下午,“易開出行”位于淮南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回復記者稱,此事發生后他們對外發布了一則聲明,對情況進行了說明,公司的回復也以此聲明為主。不過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積極聯系廠家、保險公司等,盡量將用戶的損失降到最低,“公司將通過司法鑒定,商討研究此事的解決方法,確定最后的責任歸屬”。另外,針對沒有購買涉水險的問題,該工作人員稱,涉水險是針對燃油車發動機的險種,新能源電動車沒有涉水險。
該公司發布的聲明顯示:小李駕駛電動車途經下穿積水橋洞,由于用戶未能準確預估橋洞積水深度,導致車輛強行穿越積水深度高達50cm橋洞時車內電池組嚴重進水,電池完全報廢,無法維修。公司將繼續協調各相關單位,最大程度地降低易開用戶的損失,同時,也將加強用戶的用車安全宣導。
[觀點]律師:可訴至法院認定責任
安徽美林律師事務所王海波律師認為,共享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新鮮事物,但是雙方在法律上的關系是一種租賃關系,一方面租車公司對租車用戶有充分的告知提醒義務,包括用車使用規范、雙方承擔責任等,另一方面租車用戶應該對承租的車輛承擔保全責任。
王海波稱,如果雙方對此事沒辦法協商一致,可以通過訴訟方式,法院會結合各自的證據,對責任進行劃分。
[延伸]電動汽車有無涉水險?各家保險公司說法不一
針對新能源電動車有無涉水險一事,昨日下午,記者聯系到多家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說法不一,有的表示涉水險是針對發動機,所以不清楚電動車能不能購買;有的表示,電動車雖然沒有發動機但是有電機,可以購買;有的表示不用購買,因為涉水險保的是發動機,電動車電瓶的保險含在車損險之中。 (記者 張劍)
?
相關鏈接:
儲戶遇電信詐騙損失近38萬 向銀行索賠被駁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