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9月26日,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發布公告稱,將于10月19日公開拍賣一塊面積達299畝的商住用地。根據出讓條件,地塊臨福州路一側的建筑結構高度擬定為677米,這一高度將讓項目成為“中國第一高樓”以及“世界第二高樓”。這一高度將剛剛把“中國第一高樓”名號揣在懷里還沒捂熱、結構高度達636米的武漢綠地中心甩在身后。
錢江晚報發表項向榮的觀點:如果有需要,有資本投資,不影響城市規劃,造多高的樓并不是什么事。關鍵就在于,純粹為了比別的城市的高樓再高一截而盲目追求數字上的“第一”“第二”,是一種無聊的游戲。這種不管規劃設計,不看成本核算的做法,很容易導致資金鏈斷裂。當年史玉柱準備在珠海建的巨人大廈,就遭遇過類似情形,導致公司破產,大樓爛尾。城市里造高樓往往是源于土地稀缺,以及追求更高的容積率,或者干脆說就是為了追求更高效益。但過高的容積率會導致大樓的居住密度越大,舒適感越差,空置率也可能隨之上升。超高層建筑還有消防安全、維護管理等多方面問題。一趟電梯從底樓運行到200多層的樓頂,要耗費多少電?有人戲稱:在超高樓里,連撒泡尿沖一次馬桶的成本,都得幾十塊人民幣。造高樓可以,但不能不顧實際需求地一味追求“第一高樓”,更不能受政績的蠱惑而加入這場毫無意義的比高低游戲。
小蔣隨想:過去,有點錢的人都愛鑲金牙,一張嘴露幾顆大金牙,好像顯得倍兒闊氣倍兒有面子。如今,沒有人鑲金牙了,一方面是因為技術進步,有更好的、更堅固的假牙材料;另一方面則是如今很多人看那些渾身穿金戴銀的人反而覺得很“俗氣”,甚至感覺冒“傻氣”……摩天大樓最早出現在西方發達國家,是雄厚財力與建筑技術領先的體現,就是要讓眾人以仰視的目光來看。不過,隨著高樓大廈越來越多,西方人漸漸意識到高樓帶來熱島效應、光污染,局地畸高密度人群產生包括交通擁堵在內的各種問題,到處是高樓還造成“千城一面”,令許多地方喪失了原有的個性風貌。所以,如今許多地方都會對重點區域的建筑嚴格限高,同時對那些歷經滄桑的低矮老建筑保護有加。縱觀當下不斷刷新高樓高度的地方,基本都是“后發”城市。它們急切想證明自己變得高大上了,可以與原來高高在上的那些地方平起平坐了。實際上呢,高樓已是別人玩剩下的,更不會被當下的環評視為“宜居”。面對一些地方還在爭建高樓,你是否想到“鑲金牙”?除了呵呵,還能說什么?
媒體不表揚就不還撿拾物“有理”?
背景:廣州的林先生手機丟了,撿到手機的梁先生找到他,讓他去拿手機。可梁先生表示,要先讓媒體報道他拾金不昧的精神,他才愿意還,并且還“貼心”地提供了電視臺、報社的電話。
新京報發表宋鵬偉的觀點:拾金不昧是美德,要求一定的回報也不是不可以。為了避免人們的自私,以及可能導致的道德環境惡化,各國法律都對此做出了要求。譬如,德國規定,拾得人可以向受領人請求賞錢,具體比例為5%或3%;俄羅斯規定,拾得人可索取20%以下的報酬;日本更嚴格,受領人須向拾得人支付該物件價值5%以上、20%以下數額的報酬。我國《民法通則》和《物權法》也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雖不是“須”,但“應當”同樣有法律效力。一句話,除非人家不要回報,要了你就得給。法律只支持失主支付保管等必要費用,其實質是為了避免以撿拾物品敲詐勒索情況的出現。這意味著,非現金形式的回報不予支持,更不能以其他另類要求作為歸還拾得物的前置條件。“拾金求報”沒錯,但所求之物如果超出了法律限度,又讓失主感到為難,就不免讓好事變了味。幾番來回,最終媒體還是報道了,只不過跟梁先生設想的大相徑庭,這也給其他人提了個醒,歸還他人財物可以尋求補償,但得遵法有度。
小蔣隨想:做好事不留名是一種美德,留名也不能說不好,否則不會有功德碑這種東西。只不過,別人主動給你留名與自己要強行留名,有很大區別。如果提出不給自己留名,就不做一些事,甚至要不當得利,顯然蘊含要挾的味道,最起碼是不厚道的。還有一種說法是“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言下之意,一個人沒有義務為另一個人做事,更沒有責任為他人的小過錯買單。這種說辭振振有詞,但也讓人與人之間缺少了一些溫度,代之以冷冰冰的獨善其身。就本例而言,撿到手機的人一方面要失主宣揚他的高尚,另一方面又暗示不宣揚就不做高尚的事,到底高尚不高尚,看客們的心中自有掂量。世界是復雜的,人們越來越明白,不能簡單地以“好人”與“壞人”、“好事”與“壞事”來評價某些人與事。但是,這不代表是與非會變得模糊,而是人們更明白人無完人。當道德未必能夠約束人的行為自覺時,法律與規則的界定就顯得尤為重要。規定拾金不昧有獎賞,不是矮化道德。明確不當得利要受懲,也不是苛刻。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只要我們尊重客觀、理性公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