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五年)海南澄邁橋頭農民的生活因“地瓜”而產生巨變
題:海南澄邁橋頭農民的生活因“地瓜”而產生巨變
記者 付美斌
走進海南島西北部的澄邁縣沙土村,一棟棟洋樓鱗次櫛比,從村口放眼望去,一片片綠意盎然的地瓜藤長勢喜人。
“地瓜產業的發展,村民已建起500多棟洋樓。”海南省澄邁縣橋頭村沙土村黨支部書記、橋頭地瓜服務中心負責人王文克介紹,目前,橋頭地瓜種植規模達2.4萬畝,產量約4.2萬噸,其中參與種植的農戶1200戶,戶均收入約3萬元。
“我們村叫沙土村,地如其名,到處是沙土地。過去種水稻,一年收成只夠自己吃。”沙土村村民溫昌喜站在自家洋樓前回憶說,2007年,王文克回到村里,帶頭種了100畝新品種地瓜,第二年,每畝收了3000斤,賺了20多萬元。大家看到經濟效益,都跟著學。溫昌喜也跟著把6畝地全種成地瓜,一畝純掙4000多元。
記者在采訪中看到,除坐落在沙土之上的洋樓外,嶄新的小汽車已在村中來回穿梭……如今的沙土村,已告別過去的貧窮落后面貌,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地瓜村”。
從沙土地長出“金地瓜”,這得從王文克說起。大學畢業在外工作的王文克,到2007年,已有車有房,生活步入小康,但家鄉沙土村仍以窮聞名。沙土村雖然一直有種植地瓜的傳統,不過,種出來的地瓜村民大多是自家食用或當牲畜飼料。
王文克看中了地瓜市場的發展前景,說服幾個從小長大的好伙伴,一起種植地瓜。地瓜豐收后,王文克帶著幾車精挑細選的上好地瓜,來到海口幾個人氣較旺的小區、餐館門口,以免費送的形式,讓橋頭地瓜和消費者們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
慢慢地,“橋頭地瓜”以品質優、口感好而出名,廣受市場青睞,餐館、超市紛紛求購,其銷售網絡更是逐漸延伸至島內外。隨著地瓜種植面積的擴大,產量的增加,王文克發動村民成立甘薯專業合作社,把橋頭地瓜變成了供不應求的搶手貨,王文克也因此于2010年以全票通過當選為沙土村黨支部書記,被村民親切地稱為“地瓜書記”。
澄邁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以發展工業的理念打造橋頭地瓜產業,引導橋頭地瓜種植戶以“綠色,健康、優質、富民”的原則成立橋頭地瓜種植專業合作社,并注冊“橋沙”“澄沙”等橋頭地瓜商標,使得“橋頭地瓜”步入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階段。
隨著產品品質和知名度提升,王文克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公司負責對外進行產品的銷售和推廣,對內按照低于公司出貨價15%的標準收購合作社的地瓜;由農戶以土地入股而成的合作社,則專注于生產端,提供產品回收、田間管理、技術指導等服務。越來越多農戶看到了希望,紛紛加入合作社,慢慢地,沙土村里一棟棟“地瓜樓”拔地而起。
“我們的地瓜每斤最高可售賣至26元,村民們腰包鼓起來了。”橋頭村村民、橋頭地瓜產銷協會秘書長楊英春說起近5年來的變化,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
如今,澄邁縣已開辟出一項以挖地瓜、烤地瓜、吃農家樂為主題的鄉村農耕休閑體驗項目,據統計,2017年度橋頭甘薯沙土種植基地上半年接待游客量突破8萬人次,旅游帶來的年均收入多達千萬元。(完)
?
相關鏈接:
澄邁男子高速路上騎摩托車摔倒 涉嫌酒駕被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