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深度調整等因素影響,中央企業收入效益雙雙下滑。面對嚴峻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以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為目標,果斷部署開展中央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工作。中央企業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一把手”親自上陣、靠前指揮,研究制定年度工作方案、細化工作措施,通過建立月專題、季調度,重點任務、重點企業掛牌督導的工作推進機制以及預算、考核、分配同向聯動的激勵約束機制,堅決打贏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攻堅戰,一舉扭轉了下滑趨勢。今年前三季度中央企業收入利潤增速分別達到15.4%和18.4%,雙雙創下2012年以來同期最好水平。
一是向開拓市場要效益。市場是企業的生命線,是企業的增長基。中央企業主動適應引領需求升級變化,精耕傳統市場、搶占新興市場、開拓國際市場,抓住“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加快“走出去”,及時調整生產經營策略和產品結構,扎實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活動,努力提升市場份額。今年以來,有25家企業營業收入增速超過20%,建筑企業海外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12.6%,蒙內(肯尼亞蒙巴薩至內羅畢)鐵路、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基礎設施已投入運營,中-白工業園等重點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兵器裝備集團所屬長安汽車持續強化自主品牌建設,“長安”品牌乘用車銷量連續多年蟬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市場第一。中國建筑在鞏固國內龍頭地位同時,持續加大國際化力度,進入“一帶一路”沿線43個國家,承接了埃及新首都建設等一系列重點項目。
二是向精益管理要效益。成本領先、精益管理,是企業應對市場競爭的制勝法寶。國資委和中央企業一直高度重視,持續開展“成本管控、效益否決”專項行動,通過完善運行機制、優化業務流程、強化業務協同、推進組織變革等方式大力控成本、降費用、壓支出,今年前三季度中央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成本費用總額增速低于收入增速0.2個百分點。石油石化企業持續加強所屬各生產單元之間、企業與國際石油公司之間的對標分析,桶油操作成本在去年降低1.3美元的基礎上今年前三季度又降低0.5美元。航空企業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手段,開展精準營銷、優化銷售模式,直銷比例已升至49%,累計節約代理費近百億元;電信企業建立銷售費用管控長效機制,今年以來減少支出55億元。各企業通過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優化總部部門設置、縮短管理鏈條,累計減少人工成本和管理費用達380億元。
三是向虧損治理要效益。不消滅虧損企業,虧損就會消滅企業。個別企業長期虧損嚴重影響中央企業整體發展質量,甚至帶來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重點困難企業的改革脫困作為重要抓手,每年確定重點困難企業名單,按照“一企一策”原則,一方面狠抓冗員分流、債務重組、資產盤活等措施落實,迅速改善短期效益,及時“止血”;另一方面深入推進資產業務結構轉型升級和體制機制改革,增強“造血”能力,實現本質脫困。前三季度,國資委掛牌督導的重點脫困企業同比減虧增利122.3億元。中國鐵物堅決退出融資性貿易,圍繞鐵路核心業務,加快推進專業化和區域化整合,實現了主營業務穩健發展,目前在手合同43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國機集團所屬中國二重通過債務重組、業務整合、資產盤活,改善了財務結構,加快了轉型升級,在2016年實現扭虧的基礎上,今年前三季度利潤同比增長76%。
四是向資源整合要效益。資源整合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重要手段。國資委和中央企業瞄準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持續推進企業間的橫向合并、縱向聯合和專業化重組。近年來,積極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先后完成了18組34家企業的重組,新設中國航空發動機公司,2016年上述企業實現利潤2799億元,比2012年增長41.5%。推動成立了煤炭資產、航材保障平臺公司和鐵塔公司,有力推動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向企業主業集中。通過重組整合,企業規模實力明顯增強,產業協同效應明顯提升。中國遠洋海運綜合運力、干散貨船隊、油輪船隊和雜貨特種船隊規模實現四個世界第一,前三季度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5.7%,是重組前的兩家企業同期的1.3倍。寶武高端碳鋼產品具備全球競爭實力,鋼鐵主業經營業績創七年來新高。鐵塔公司建立后減少資本重復投資超1000億元,節約土地近3萬畝,鐵塔共享水平由14.3%提升到73%。招商局聚焦核心業務,持續退出鋼鐵、玻璃等競爭優勢不明顯的業務,集中零散資源對準港航業等戰略性核心產業發力,前三季度利潤同比增加81.1億元。
五是向創新驅動要效益。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大力推進創新發展。深入推動自主創新,發起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通過加大國有資本投入,力挺國家重大專項技術攻關。廣泛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資本為紐帶,以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為手段,打造開放互聯的雙創平臺,舉辦熠星創新創意大賽,有效帶動社會創新創業,新業態正在培育形成。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緊密結合中國制造2025,強化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與制造業、建筑業等產業的融合,傳統行業煥發出新活力。截至目前,中央企業擁有研發人員80.8萬人,國家級研發平臺632個,累計擁有有效專利48.6萬項;搭建各類雙創平臺518個、實體孵化器170個,航天云網、中航愛創客等成果有效匯聚了創新資源;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高速鐵路、國產航母下水、國產大飛機首飛等一批標志性創新成果相繼涌現;頁巖油氣資源開發、可燃冰開采等引領了行業發展。中央企業已經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骨干力量。
六是向深化改革要效益。改革是激發企業活力的根本。國資委和中央企業以《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為統領,梯次展開各項重大改革試點。落實董事會職權等“十項改革試點”已在18家中央企業母公司和29戶子公司全面開展,在探索新體制、新機制、新模式、新辦法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公司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達92%,集團層面的公司制改革將于年內全面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穩步推進,超過三分之二的中央企業引入了各類社會資本,中國聯通、中國華錄、上海貝爾已成為集團層面混合所有制企業,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進一步發揮。同時通過強化出資人監管、外派監事會監督,嚴防國有資產流失。全面加強黨的建設,黨建要求進章程和黨委(黨組)書記、董事長“一肩挑”全部實現,為國企改革發展提供了堅強保證。
中央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工作成效的取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中央企業廣大干部職工的努力拼搏的結果。下一步,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
?
相關鏈接:
證監會核發9家企業IPO批文 籌資不超過40億元
十九大時光| 瓊海官塘村引進企業 合作建設美麗鄉村
發改委:支持有條件企業“走出去”實現合作共贏
首家共享充電寶企業宣布停運 將成行業風向標?
200余海內外文物裝備企業聚濟南“接單”
?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