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一個尋常的星期天,可對于澄邁縣福山鎮洋道村村民陳利群來說,卻是個特別的日子。
“今天是我們洋道村第一次有國外游客來石榴園體驗鄉村采摘,他們要是能把我們村宣傳到國外去,多好啊!”
洋道村共有50戶193人,村落規劃成田字型,村道四通八達,家家戶戶都有前庭后院,院落里有花草樹木或開辟成菜園。放眼望去,成片的香蕉林、石榴園、竹林包圍著這個小村落。
晌午時分,一輛大巴車停在洋道村村口。背著旅行包,高鼻深目的中東游客隨著導游走進洋道村,好奇地合影拍照。一些從海口、臨高等市縣開車來游玩的游客也陸續到來,小小的村落歡聲笑語,熱鬧非凡。
近年來,隨著高速公路、環島高鐵等交通設施完善,海南的鄉村旅游異軍突起。以村落為載體的鄉村游,既有傳統的習俗文化,又融合了豐富的農業資源,很受市場歡迎。
和其他很多村落一樣,洋道村也是走在鄉村游摸索過程中,鄉村游給村莊帶來了人氣與機遇,但也面臨著發展的困惑和挑戰。
“做農業有句俗語,叫‘一年掙、一年平、一年虧’。”陳利群說,洋道村番石榴種植面積有上千畝,以往到了番石榴收獲季要不就等商販上門采收,要不就自己用小三輪車拉到集市上去賣,一遇到豐收年,滯銷價低,番石榴爛在田間地頭也常見。
2015年,陳利群發動村民,一起成立一個合作社,申請商標打包裝,通過電商平臺向外銷售番石榴。可這樣的主意一開始并不受村民歡迎,最后陳利群僅發動了自家的兄弟姐妹共5人加入了合作社。
陳利群說,一開始不懂營銷和包裝,網上銷量不高,后來經過朋友介紹,有一些城里游客周末直接開車來石榴園采摘,采摘完又進村轉轉,就想在村里吃頓農家飯,這一來二往,陳利群干脆就在村里組織村民集體給游客做飯。
逐漸地,來游玩的游客越來越多,村民也紛紛加入合作社。但游客接待問題也開始暴露出來:進村的道路偏小,村莊沒有專門的游客接待場所,制作農家飯的食材偶爾會短缺……
陳利群說,他想發動村民們拿出自家的房屋建接待場所,但大伙兒并不支持;想去找銀行貸款湊起鄉村游項目啟動資金,但銀行并不看好他的發展計劃。
近期,村民符善南決定當村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以自家村口的一宗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啟動洋道村的旅游接待設施建設項目。“我看了3年,發現游客是真心喜歡我們這個村,我們做鄉村旅游還是很有市場的!”
“鄉村旅游要可持續發展,要有正規的發展規劃,比如旅游接待設施、游客渠道、消費標準等都要有專業的包裝設計。”澄邁村里吧吧旅游合作社合伙人尹順宏多次來考察洋道村的鄉村游,他給陳利群提出了許多改進的意見,并提出了一起合作的意愿。
陸續有了村民的支持以及專業團隊的指導,陳利群對洋道村發展鄉村游有了信心,但鄉村旅游項目發展資金仍是個很大的困擾。
“我想好了,要不就學人家做互聯網認養眾籌,城里人可以認養村里的雞苗、鴨苗,還有果樹,等收獲了大伙兒再過來自己做飯或者收果,要不我們就快遞到城里去。”站在村口,陳利群樂觀地對記者描繪著他發展鄉村游的夢想,眼睛里閃爍著光芒。
?
相關鏈接:
外國友人在澄邁縣福山鎮體驗鄉村采摘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