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瓊中興民養雞專業合作社為社員分發現金和活雞等紅利。 付美斌 攝
“我們合作社又一次分紅了!”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和平鎮長興村興民養雞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有政高興地說,經過幾年的打拼,硬是將深山雞鵝變成“金鳳凰”,帶動一方農民致富。
長興村位于海南島中部山區,是瓊中貧困黎族山村之一,全村168戶818口人長期守著粗放管理的檳榔、水稻和山蘭稻等傳統農業產業過窮日子。
圖為瓊中興民養雞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的雞、鵝。 付美斌 攝
記者從瓊中縣城驅車,沿著彎彎曲曲的公路,穿過一片片樹林,行車近40分鐘,來到長興村。放眼望去,長興村四周山巒疊嶂,如墨如黛,純凈的泉水從山林中汩汩流出。
王有政是長興村村民,他從散養幾百只雞到上萬只,經濟收入從幾千元到數萬元,嘗到甜頭后,與本村村民商量,以“合作社+農戶”模式,于2013年5月,成立瓊中興民養雞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家禽養殖業,當前已有社員31名,年養雞數量20000只。
村民王啟文以前沒有固定收入,妻子患有精神類疾病,兩個孩子都在讀中學,家庭非常困難。2016年3月,他成為興民養雞專業合作社的飼養員,除了每月領取700元工資外,還將政府扶持的雞苗入股到合作社,已經累計入股500只,而且他還投入了資金入股。“現在生活越來越有盼頭了,不僅成為了小股東,我還加入到合作社的管理中。除了種苗、資金入股有分紅,還有管理工資領,我一個人就有了三份收益,家庭脫貧完全沒問題。”王啟文滿懷信心地說。
步行翻過一個小山坳,一片橡膠林下,數不清的花紅、黑山雞和潔白的鵝群在林中覓食,山雞見有人進入領地,撲騰撲騰往樹叢中鉆,鵝群嘎嘎幾聲后,便紛紛逃進附近的水塘中……“我們這個位置屬于熱帶季風區,年平均氣溫22度,由于氣溫適宜,雞在舍外活動時間長。”合作社社員王學光說,放養的雞體質強健,相比圈養的雞,味道更鮮美。
酒香不怕巷子深。王有政告訴記者,雖然是在深山中,但隨著客戶口口相傳,慕名前來買雞鵝的很多,有飯店老板,有批發商,還有從海口特意前來購買散養雞的食客。“有些大單我們根本不敢接,因場地限制和養殖周期等原因,數量供應不上。”
橡膠樹是老一輩留下來的,王有政等人利用良好的自然環境,遵循生態農業的發展規律,采取生態放養模式,具有當地特色的放養雞,在提高農戶自身經濟收入的同時,還是對林地的保護。
2016年在政府部門的推動下,長興村8家貧困戶以政府扶持的種苗入股,當上了合作社的股東,一年就達到了脫貧標準。村民盤光青2016年將政府發給他的扶貧款3000元全部投入到合作社中,“今年我都分得兩次紅了。”
瓊中地處海南生態保護核心區,是一個“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區民族自治縣和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王啟文、盤光青等貧困戶能入伙合作社獲得紅利,亦得益于瓊中率先實施農村“三變”改革,按貧困戶人均3000元左右的標準,引導貧困戶將扶貧資金或種苗折算入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保底分紅+經營分紅”方式,深化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截至目前,瓊中共建成234個產業扶貧基地,帶動逾5200戶貧困戶實現“抱團”發展。(完)
?
?
相關鏈接:
昌江王下鄉發展養殖業 百名殘疾人有望抱團脫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