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記者毛偉豪、俠克)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顧東風教授聯合美國密西根大學和香港大學等40余家單位的研究人員,日前通過對50余萬東亞和歐美人群的基因組數據研究,成功鑒定出12個新的血脂易感基因,鑒別出以往未能識別的31個功能變異,其中大多數可增加冠心病的發病風險。
該研究是迄今最大規模的跨種族血脂外顯子組研究,包括6萬例來自中國大陸、港臺以及東南亞人群和44萬歐美人群的基因組數據。
研究發現,影響血脂水平的低頻和罕見變異,呈現出普遍的種族特異性,提示開展國際多種族遺傳學研究的必要性。我國科學家和國外專家的研究成果于10月2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上。
血脂異常是心血管病、肝臟疾病和糖尿病等重要慢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識別遺傳基因突變是揭示和了解發病機理的金鑰匙。此次研究成果有助于新的血脂調節遺傳機制的解析,促進對血脂代謝異常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識別和預測,以及揭示新的降脂藥物靶點,具有重要臨床和預防轉化應用價值。
?
相關鏈接:
中外科學家呼吁進一步合理放開對人類胚胎研究的限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