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務正業”跨界這件事上,西安“80后”小伙趙慶一認真起來,就堅持了十幾年。
在有著1300余年歷史的世界文化遺產、西安薦福寺小雁塔下,趙慶脫下夾克衫露出一身白色練功服,待小音箱的音樂響起,便輕舒猿臂打起太極長拳。不一會兒,就吸引不少來此游覽的外國友人加入到練習的行列。趙慶一邊隨心所欲風生水起,一邊用英語或西班牙語給外籍游客講授動作要領。
“水入禪心定,云從寶思飛。”唐代詩人宋之問寫于薦福寺下的這詩句,對照趙慶行云流水、連綿不斷的動作,以及深藏在動作背后的太極文化,實在太貼切不過。
從幼年學習武術,在西安體育學院就讀民族傳統體育(武術)專業,到留學海外進修旅游管理,之后回國干起導游工作,如今又義務教外國人太極拳,兜兜轉轉了一大圈,這位土生土長的西安人還是割舍不下與武術的情緣。
“會武術、能導游、懂外語,所以我認為自己可以做一名傳播中國武術、中華文化的使者。”如今在西安一家涉外旅行社工作的他,已經記不得這么多年來究竟帶過多少外國“徒弟”了。
“最早給外國人教太極拳,還是我在澳大利亞讀書時。”趙慶說,自己2005年本科畢業后不久便遠赴海外學習旅游管理,經濟上并不寬裕的他身在澳大利亞,只能憑自己的專長謀生。“當時也打過很多種零工,但只有教武術是一直堅持下來的,最多時帶過40多名學生。從學生到保安、退休者等,不少外國人都對中國武術充滿了興趣。”
也正是憑借教授太極拳,趙慶與不少外國人結下了友誼,更練出一口流利的英語和西班牙語。他說,自己學西班牙語的機緣更為湊巧。“那時我在餐廳打工,結識了一位語言學校的校長,我看這位老者的頸椎并不是很健康,就與他交換本領,他教我西班牙語,我給他推拿并教他打太極,后來他的頸椎康復了,我的西班牙語也順溜了。”
靠著過硬的外語水平和導游能力,趙慶畢業后進入西安一家旅行社工作。隨著中華文化的傳播和個性化旅游的興起,不少外國人前來古城西安,點名把學習太極拳作為體驗項目。導游圈里會打拳的畢竟鳳毛麟角,一般的武術師傅外語又不過關,于是趙慶毛遂自薦,重拾“老本行”。此后,在城墻上、在曲江春曉園、在小雁塔,在眾多古城西安的王牌名勝古跡里,人們經常能見到身材頎長的趙慶帶領一群金發碧眼外國人舞動太極的場景。
“學生分成兩種人,一種是我帶的團隊中深度學習太極拳的游客,另一種就是我在景點練太極即興加入隊伍里的游客。無論他們領悟程度如何,我都盡力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里了解太極拳的基本知識,了解中國武術文化。”他說。
師從有“武癡”之稱的陜西武術名家劉淳,自幼因體弱而習武的趙慶精通陳式、楊式、武式太極等多套拳路,也博采眾長,在教授時注重因材施教。“我在演示時一般用陳式太極,因為剛猛有力道、打起來十分有美感。給外國朋友教拳,我主要用楊式108式,因為動作比較舒緩,對零基礎的人來說相對簡單易上手。”
“Relax(放松),relax(放松)……”在小雁塔下,趙慶正手把手給一群偶遇的美國人指導太極拳起式。只見這群年齡各異的游客一字排開,動作雖不標準卻饒有興致,面帶微笑地耐心聽著老師的口令,把胳膊抬得更高、腳繃得更直。
“這太酷了,是我來中國一個星期以來最難忘的經歷了。”來自舊金山的“90后”青年馬修說,他此行一路都在聽領隊講太極拳的歷史,想不到竟有機會一試身手。“李小龍、成龍我太熟悉了,也知道太極拳是一種內心的平靜和身體的平衡。這次真的打起來,我發現就像跳極難的舞蹈。”
“影視片里的中國功夫固然影響很大,但畢竟經過了藝術的加工。所以我希望外國人能夠有機會接觸到現實中的武術,因為這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文化,需要身臨其境地沉浸其中去感受。”趙慶說。
他坦言,西安作為聞名世界的古都,不乏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走馬觀花地游覽,很難讓他們對中國文化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武術是一個平臺也是一個窗口,因為它蘊藏的內容實在太廣泛了。中國人的自信雖然不能只是靠武術打出來的,但是武術帶給中國人的健康體魄和內心自豪感,我相信未來一樣可以傳遞給世界各國的朋友們。”
“希望世界各國的武術愛好者來到古城西安學習武術。”在觀眾和“徒弟”面前,他抹著頭頂的汗珠,用不同的語言接連發出3次這樣的邀請。
?
?
相關鏈接:
中國武術非洲巡演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
2017中東歐國家孔子學院武術巡演在保加利亞落幕
訪國際武聯執行副主席:期待上海主辦武術世錦賽
“百城百萬兒童齊練中華武術操慶六一”活動啟動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新華社] [作者:鄭昕] [編輯:(見習)陳家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