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3日電(記者 孫博洋)“1600-1700萬戶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由于沒有不動產做抵押,沒有辦法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這是一組來自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的統計數據,凸顯了融資難、融資貴仍然是困擾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的難題。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總體要求,怎樣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如何破解資金難以流向實體經濟的的難題?
近日,在京舉行的主題為“稅銀賦能實體經濟,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的“2017稅銀互動·普惠金融論壇”上,與會專家就如何推動“稅銀互動”助力實體經濟,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中小微企業發展仍受制于融資“難、貴、慢”
“80%的社會就業,60%的GDP,50%以上的稅收,62%的發明專利”,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中小企業不僅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也是市場經濟活力的源泉。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比重,而目前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在于融資“難、貴、慢”三大難題。
據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數據統計,2016年末中國企業數目為2100萬戶,到今年8月末增加到2400萬戶,但是僅有600萬-700萬戶在各級商業銀行里有貸款余額,大概有1600-1700萬戶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由于沒有不動產做抵押,沒有辦法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
“中國1000多萬戶小微企業既沒有從證券市場拿到資金,也不夠資格在債券市場拿到資金,中國股權私募基金發展也很不完善,在銀行拿貸款又因為沒有不動產,所以小微企業目前的融資困難,融資貴問題還是很強烈。”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說。
商業銀行融資種類雖然齊全,但數量遠沒有達到的市場需要。同時,基于小微企業信用不夠,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稅”與“銀”之間的“信息孤島”閉環運行等現狀,商業銀行僅憑申請企業提交的材料和文件,并不能準確獲悉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往往會出于自身的放貸安全和風險,拒絕了大部分中小企業的貸款申請。
“小微企業的融資困難的情況表現為:融資只能找中介,而找不到銀行。”深圳微眾稅銀董事長趙彥暉說到。中小企業在辦理銀行貸款業務的流程包括受理、調查評價、審批、發放及貸后管理五大階段,整個過程需要耗費銀行較高的人工成本,而中國中小企業數量太多,傳統銀行的人工服務無法支撐大量的中小微企業來申請融資。
如何破解一面是資金“脫實向虛”一面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貴、慢”的難題,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道必答題。而“稅銀互動”或成為解決這一難題的“金鑰匙”。
納稅信用為企業“增信”稅銀互動為實體經濟賦能
早在兩年前的2015年,國家稅務總局與中國銀監會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銀稅互動”助力小微企業發展活動的通知》,開啟了“稅銀互動”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新篇章。經過近2年的開展工作,“稅銀互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緩解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壓力,激發了區域經濟活力,為實體經濟賦能。
今年6月份,國家稅務總局與中國銀監會又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推動“銀稅互動”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大“銀稅互動”助力企業發展力度。
來自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已累計向守信小微企業發放貸款30.5萬筆,小微企業借助“稅銀互動”貸款金額達到3700多億元。
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副司長孫玉山在談到稅銀互動時表示,“這就意味著,那些納稅信用好、信用積分高的納稅人可以在領用發票、‘稅銀互動’等方面享受更多便利化服務,‘信用積分’將成為納稅人一筆‘隱形的財富’。”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表示,稅銀互動是一件實現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共贏,利國利民的好政策,好措施。一方面打破了信息孤島效應,體現了稅務大數據的價值,另一方面解決了政企銀三方面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更重要它能夠很好的化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提升企業誠信經營的意識。
打破“信息孤島”,發揮“數據共享”優勢,推動行業升級與轉型,為中小企業“增信”,建設信用社會成為大勢所趨。實際上,稅銀互動的關鍵點在于解決銀行、企業、稅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以數據化的方式實現數據提取與征信互認。
微眾稅銀聯合創始人兼COO曾源表示,稅銀互動的關鍵點在于解決銀行與國稅之間信息不對稱,以數據化的方式實現對稱,同時也能夠實現線上數據傳輸。即通過“互聯網+稅銀服務”構建起兩者之間的“橋梁”。
據了解,山東省國稅局作為最早“稅銀互動”實行點,2016年,全省稅務機關向銀監部門或銀行推送納稅信用評價結果33.94萬戶,各參與活動銀行累計為1.62萬戶企業提供559.14億元的貸款,其中,為1.05萬戶小微企業提供276.84億元的貸款。
另外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轄內銀行各類銀稅合作產品項下貸款余額104.02億元,為小微企業節約利息成本及抵押、擔保費用共計約1400萬元,稅銀互動助力小微企業成效顯著。
?
相關鏈接:
數字化普惠金融的發展與實踐
內蒙古:金融扶貧引“活水” 打贏脫貧攻堅戰
解決車源倉儲金融痛點 汽車電商服務升級成行業共識
馬明哲:攜手清華打造金融與醫療領域全球智庫
《獵場》發布海報及劇照 胡兵變“金融天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