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之前報道過的“造島神器”——“天鯨”號自航絞吸式挖泥船嗎?就是那個鉸刀長得很“邪惡”的家伙!咳咳,環環這今天帶大家看的是比“天鯨”號還要厲害的“天鯤”號挖泥船。如果把“天鯨”號比作裝甲車,那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就是重型坦克。
曾參與南海島礁吹填的中國自航絞吸船“天鯨”號的造島實力曾讓世人驚嘆,11月3日,亞洲最大最強的“造島神器”“天鯤”號也即將揭開面紗。環環(ID:huanqiu-com)從中國交建所屬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航局”)了解到,亞洲最大、最先進的絞吸挖泥船“天鯤”號于11月3日下水。記者1日來到位于江蘇啟東的上海振華重工啟東造船廠,看到“天鯤”號正在做下水前的最后準備。“天航局”方面表示,“天鯤”號的成功下水,標志著中國疏浚裝備研發建造能力進一步升級,相關技術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停在干船塢里的“天鯤號”。
根據“天航局”方面提供的數據資料,“天鯤”號船長140米,寬27.8米,最大挖深35米,總裝機功率25843千瓦,設計每小時挖泥6000立方米,絞刀功率6600千瓦。根據地質條件,配置通用、黏土、挖巖及重型挖巖4種不同類型的絞刀,可以開挖單側抗壓強度50兆帕以內的巖石。
環環(ID:huanqiu-com)在現場看到,主體已經基本完工的“天鯤”號正停在造船廠的干船塢內,船頭前方幾十米處就是高高的船塢門。記者曾經登上過“天鯨”號,眼前的“天鯤”號黃藍搭配的船體顏色與之完全相同,但明顯更大,除了船體本身尺寸因素外,由于未吃水,船體完全裸露在記者視線中也更顯“魁梧”。“天鯨”號那顯得很“霸氣”的絞刀曾給記者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不過,“天鯤”號的絞刀還沒安裝,據現場工作人員說,絞刀安裝要到下水后才能進行,大約在兩三個月以后。
干船塢內,工人在做最后的調試工作。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整個建船過程分為下料、船體分段、總組、大合攏等幾個階段,目前“天鯤”號已經完成陸地建造的最后一個階段。下水以后,還會有設備的精確定位、調試和試航工作。工作人員告訴環環(ID:huanqiu-com),干船塢外邊的水位就是長江的水位,下水時,干船塢前方的塢門打開,江水流入,船體就會浮起來。
為什么要下水后才能進行這些調試?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因為船在干船塢內是停在墩位上,受力和在水中的狀態不同,船體每個部位的載荷也不一樣,“它需要到水中‘伸伸腰’,達到自然狀態才能找準船體軸線。”
環環(ID:huanqiu-com)了解到,“天鯤”號定位為全電力驅動、雙定位系統、全球無限航區的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技術標準高,全船布置的柔性鋼樁臺車系統、三纜定位系統、航行視線問題解決等技術國際領先。
第二,裝備水平高,裝備了亞洲最強大的挖掘系統、最大功率的輸送系統和當前國際最先進的自動控制系統,泥泵輸送功率達到17000千瓦,為世界最高功率配置,且遠程輸送能力15000米,為世界之最。可實現自動挖泥、監控及無人操控,將極大提高作業效率,適用于沿海及深遠海港口航道疏浚及圍海造地。
此外,“天鯤”號環保要求高、設計人性化,相關節能技術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并可保證船員居住生活的舒適和設備的安全運轉。
夜幕降臨,造船廠仍然燈火通明。
與大名鼎鼎的“天鯨”號相比,“天鯤”號的自主化程度大大提高,曾經參與“天鯨”號建造的“天航局”監造組副組長馮長華對環環(ID:huanqiu-com)說,“天鯨”號的很多設備比如鋼樁臺車系統都是進口的,而“天鯤”號挖泥專用設備等都已經實現國產化,進口設備量大幅減少。“最重要的,‘天鯤’號的設計是完全自主的,這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這反映了一個國家整體的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
作為國家工信部重點項目的“天鯤號”絞吸船,由“天航局”牽頭聯合中國船舶工業第七〇八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廣州文沖船廠、招商局重工等參研單位,歷時5年,完成全部研發任務。環環(ID:huanqiu-com)獲悉,該船下一步將進入舾裝和設備、系統調試試驗階段,預計明年6月投入施工生產。
對于最強“造島神器”“天鯤號”即將下水,有網友在環環的微博下留言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
?
?
相關鏈接:
陳文玲:五年經濟成就為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打下堅實基礎
南方時論: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經濟觀察:中國造紙業摘掉“黑帽子”走向“深綠”
海外看中國:中國有能力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增長
“稅銀互動”賦能實體經濟?助力中小微企業破解融資難題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