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化統防統治
農村也有“創新革命”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對于農業領域來說,要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支撐產業發展為目標,以科技成果創制為重點,以示范基地建設為載體,以對接服務為內容,為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建設現代生態農業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春天,在商河縣小麥病蟲害統防統治臺子劉片區,3架直升機和6架植保無人機翩然起飛。它們時而懸停、時而轉動,不停變換著速度與方向,“腹下”噴出絲絲藥霧,均勻地灑在麥苗上。
“現在政府幫忙防治病蟲害,就好比土地有了‘保姆’照看,俺們省心多了。”56歲的趙廣田笑得合不攏嘴?!耙郧鞍硞兌际潜持幭鋰姙⑥r藥,不僅效率低,對人體還有傷害。現在有了無人機,噴灑農藥浪費少,均勻度高、霧化好,減少了用藥成本,降低了農藥殘留。”他說,無人機1分鐘就能噴灑1畝地,人工根本沒法比。
“‘統防統治’能夠噴灑均勻,覆蓋面廣,省力省時還省錢?!鄙毯涌h懷仁鎮閆家村村農民閆敦福高興地說。今年,閆敦福流轉了村里100多畝地,成立了順心家庭農場。他介紹,過去用背負式噴霧器噴藥需五六個小時,現在用大型噴霧器進行專業化“統防統治”僅需 20多分鐘,就能完成農事工作。
據了解,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人員的培訓力度,引進新型植保施藥器械,加強防治組織管理,做好技術指導相關工作,借助“中央重大病蟲害防治補助”、“省農業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能力建設示范”、小麥“一噴三防”等項目的推動,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發展向好。
截至去年底,全市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總數達136家,兩個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被農業部評定為全國“百強服務組織”,服務面積在2萬畝以上的6家,日服務能力在50萬畝以上,大中型植保機械數量3000余套,從業人員5000余人,應急防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每年主要糧食作物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在230萬畝以上,挽回損失18.63萬噸,為全市農業增產增收作出巨大貢獻。
打好脫貧攻堅戰
讓貧困老人老有所養
10月25日,濟南的土地上到處灑落著金黃色的光芒,遍地的黃葉仿佛訴說著它一年的歷程。
在平陰縣孔村鎮的市定貧困村前大峪村日間照料中心里,幾位老人正坐在陽光下悠閑地聊著天:“老黃,聽說昨天你住這里了,暖和不?”旁邊一位老人得意地說:“可舒服呢,晚上還能看電視。咋,你羨慕啦?”
這位住宿的老人名叫黃元余,今年61歲,是村里一位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同時也是一位孤寡老人。該縣編辦下派該村的“第一書記”蘇廣秋說,村里像黃元余這樣的老人還有很多,因為該村距離平陰縣城較遠,窮困的現狀更加嚴峻。“這是名副其實的‘空殼村’,發展產業較為困難。但是脫貧工作還要做,這個村重點攻堅對象就是這些無人照料的老人。”
通過蘇廣秋的努力和爭取,今年6月,該村村民盼望已久的養老房及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這座養老院,凝聚著蘇廣秋不少心血?!巴ㄟ^縣編辦以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
持,村里籌集了 95 萬余元的資金,建設了一共960平方米的養老院以及日間照料中心,聘請一位貧困戶照料老人,還有一位具備相關健康資格的廚師給老人做飯。養老院30張床位以及日間照料中心基本可以輻射至周圍5個村的老人,共計可有40位老人受益?!?/p>
黃元余老人的手部有殘疾,無人照料,他說以前的日子過得“苦”。“俺還有個哥哥叫黃元澤,今年67歲了,年輕時窮,娶不上媳婦。如今老哥倆相依為命,別說對方,連自己都很難照顧。多虧了蘇書記給俺們爭取的政策,讓俺們有了希望?!秉S元余說,如今他每天和哥哥回家住,早上就來,一天三頓飯,和鄰居們拉拉呱,生活過得很滋潤?!耙活D飯兩三塊錢,有肉有菜還有湯,住就不花錢了。”
記者仔細參觀了嶄新的照料中心,新建成的養老房共10套,面積450平方米;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70平方米,設計床位40張,據該縣扶貧辦工作人員說,這也是全縣唯一一所集養老和日間照料為一體的雙功能農村幸福院。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建有公共餐廳、洗澡間、廁所等配套設施,配備必要的納涼、取暖、廚(餐)具、健身、娛樂、消防等器材,滿足老年人生活照料、餐飲供應、文化娛樂、情感交流、精神慰藉等基本需求,為老人們提供一個白天相聚交流、互助互娛,晚上想住即住、回家自便的場所,全面解決了半邊井、王樓等周邊5個村“五保”、農村留守、獨居老人生活和養老問題。
“俺對象身體不是太好,不能下地干活,重體力活也都干不了。現在孩子還上學,俺真不知道該咋辦?!被貞?015年時家中的情形,章丘區寧家埠街道大桑樹村村民孟凡華仍然記憶猶新:“家里就那么點地,種糧食也換不來幾個錢,別說孩子的學費,就連日常開支都是問題。”
貧困的生活讓孟凡華一家陷入困境,但寧家埠街道辦事處下派“第一書記”張偉卻給了孟凡華生活下去的希望?!皬垥浗o俺分析市場行情,說現在草莓銷量不錯,而且產量高,俺們村的土地又適合種草莓。最后,還幫俺們上了草莓的扶貧項目?!泵戏踩A口中的張偉,是原先寧家埠街道辦(當時為寧家埠鎮政府)下派該村的包村干部,現轉任第一書記,由于長時間駐村,對于村里情況非常了解。
在張偉為孟凡華流轉了土地之后,又積極爭取扶貧資金建立了農業大棚。
“種草莓不累,還能提高收入,現在一年純收入能到6000元了,生活也越來越好。”她說,孩子馬上大學畢業,將來全家人的日子,甜著呢。
?
?
相關鏈接:
“十里銀杏長廊”扮靚鄉村秋色·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