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南昌一所“戒網癮”學校——豫章書院因被曝出通過戒尺、龍鞭、關小黑屋等手段強制“治療”學生而引起全國關注。此前,山東臨沂網癮戒治中心的楊永信,以“電擊療法”治療青少年網癮而被人稱為“雷電法王”。那么,面對孩子出現網癮、早戀等問題時,“戒網癮”學校、強制手段真的是最佳解決辦法嗎?11月6日,南海網記者走訪海口多位家長及專家,了解他們對此的看法。
家長煩惱:不知如何與青春期孩子交流 代溝越來越深卻束手無策
在采訪中,記者注意到,較多家長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溝通交流,該如何轉移孩子對電腦、手機的注意力。有的家長表示,盡管體罰不是最好的辦法,但遇到雙方僵持不下時,適當的體罰是無奈之舉。
“火大得很,你和他溝通多少次都不聽,能怎么辦?每天拿著手機玩手游,有時喊他吃飯,卻嚷嚷著不能坑什么隊友。”說到孩子的網癮,市民張先生有著說不完的話。為了讓兒子遠離手游,能用的辦法都用上了,但效果不佳。他也曾動手打過孩子,雖然事后也很后悔,但一遇到需要溝通時,自己還是束手無策。
“其實我們也不想控制和強迫他,只是希望他能節制,學會自控。以前小的時候我也被父母打過,我知道,這不是最佳的解決辦法。但是他說的我不懂,我說的他不聽,現在好像也有了早戀的跡象了。”張先生無奈地說,如果有學校是能幫助孩子戒掉網癮,自己也會送孩子過去學習。但并不贊同通過暴力等強制手段來改變孩子,因為不利于孩子的身心發展,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我女兒今年上初一,有時需要用手機在網上查閱資料,所以我們就給她買了一部智能手機。可誰想到,我們忙于工作稍不留意,她竟然迷上了追星,一有空就會拿著手機在網上熬夜看明星視頻,收集圖片。”市民文女士表示,自己也束手無策,與丈夫想過無數對策,但卻從未想過將孩子送去‘戒網癮’的學校。她認為關禁閉、暴力等手段只能是適得其反,加深矛盾。經過多方多次溝通,目前已和女兒達成共識,可以追星,但不能影響學習和生活。
“溝通真的需要技巧,我們做家長的不能只是盯著成績和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去命令他們做什么,不做什么。而是在尊重他們的基礎下,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方法。”文女士感慨地說。
專家支招:換位思考拉進距離 父母要以身作則“缺哪補哪”
海南省安寧醫院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陶昌鳳表示,家庭不完整及家庭關系不和諧都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不良影響,長期積累負面情緒,是青春期容易出現過激行為的主要原因。
“孩子缺少安全感和歸屬感,在焦慮的情緒和強大的學習壓力下,往往會從游戲中尋求刺激和快感,通過模擬游戲使心情愉悅,自制能力弱的則容易養成網癮的不良習慣。”陶昌鳳說,父母不僅要及時關注孩子心理變化,通過陪伴和換位思考,慢慢引導孩子走出來。“要注重家庭教育,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樣才能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如果孩子早戀的話,應該是有一些情感的訴求,家長要反省,是否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關愛,作為父母是否沒有以身作則?”海口經濟學院教師歐蘭花說,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要給孩子樹立榜樣,家庭關系、鄰里關系、社會交際等都應該是保持和諧的,且不能一味的指責孩子。
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學教師黃慧娟對此表示贊同,她曾遇到一批孩子“早戀”:“我發現這批早戀的孩子家庭都是缺愛的孩子,缺愛的孩子這邊缺那邊補。”黃慧娟老師說,家長應通過關愛和疏導,解決孩子的早戀問題。
?
?
相關鏈接:
“戒網癮”學校再曝丑聞,是誰將孩子們推向險境?·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