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1月10日電(記者鄧瑞璇)“我不是什么館長,我只是一個園丁,華新園的園丁。”廣州黃埔區圖書館華南新材料創新園(華新園)分館館長王浩田聽到記者對他的稱呼時還有些羞澀,連連擺手。這個小伙子和大家印象中圖書館館長的形象相去甚遠,但的的確確是這個高科技企業園區公共圖書館的管理者。
華新園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主,匯集了430多家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和裝備制造的中小企業。華新園分館就藏身于園區的大樓之中。
2016年上半年,廣東啟動圖書館總分館試點,黃埔區作為首批試點地區,提出把分館建設到科技園區、大型企業、街道中去,更貼近百姓,解決“閱讀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華新園里同類型科技企業密集,專業氛圍濃厚,文化氛圍相對薄弱,園區內圖書館服務處于空白地帶。華新園與區圖書館一拍即合,成為第一批特色分館建設的試點。
“分館的建設主要是采用‘政府資源補給+企業園區自主運營+社會市場參與’的模式。”王浩田介紹,在分館的建設和運營過程中,政府和總館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從機器設備到圖書采購配送,從圖書的定期輪換到分館的運營指導,政府部門和黃埔區圖書總館都一條龍承包。“像我們園區需要的專業性書籍比較多,總館就帶著我們直接去采購,定制分館的館藏。”
王浩田說,圖書館建起來后,中午休息、晚上下班來這里看書的人非常多,還有人在圖書館的自習區復習備考。“一些企業負責人開玩笑說要投訴我們,因為員工太喜歡在這里讀書,上班都遲到了。”
有了圖書館作為載體,園區內的活動有了落地的場所。
王浩田和他的團隊在館內開設了知識產權專欄,除了相關理論書籍的布置,他們還將開發區采購的知識產權查詢系統免費開放給園區企業使用。園區的企業能夠通過平臺查詢專利情況、競爭對手等,及時了解行業前沿信息。
在活動空間里,王浩田團隊組織服務企業的活動,邀請企業互相溝通,促成園內企業相互交易;邀請專業人士舉辦講座,解讀政策;承辦路演,為企業提供獲取投資的平臺;打造眾創空間,為創客項目提供辦公區域和設備……600平方米的圖書館每天都在見證著夢想的誕生與實現。
采訪過程中,一個中年男子疾步而來,猛地拍了一下王浩田的肩膀:“上次在這里的路演成功了!我今天把合同單子簽了!感謝感謝!”
王浩田笑著解釋,這是園區一個企業的負責人,前兩天參與了圖書館舉辦的路演活動,成功對接了投資人。
華新園分館還輻射著附近的兩家上市公司與居民區,覆蓋人群超過一萬人。
在兒童區,一個老人正帶著自己的孫子閱讀兒童繪本。他就住在附近,兒子兒媳都在華新園上班,兒子便鼓勵他帶著孫子過來看書。“來過一次之后,小孩子就經常吵著要來,看不完的書還要借回家。”
一位讀者正在圖書館內準備專業技能考試。“以前是在出租屋里自習。這里的配套設施很舒適,還有專業性的書。”他說。
“今年‘雙十一’我打算舉辦全園區的活動,讓每個企業都參與進來,讓我們這個圖書館帶動起整個園區的活力。”王浩田認真規劃著圖書館的未來。
?
相關鏈接:
圖書館不僅是放書架的地方?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