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電商平臺客服人員 以取消分期付款為由 11個電話騙走女子近34萬
前天,本報曾報道市民王女士被自稱某電商客服的不明人員,以取消“鉑金會員”服務為由騙走50萬元一事。無獨有偶,昨天石女士打電話求助,稱在10月中旬,她也被類似騙術蠱惑,對方以取消“批發商分期付款”為由騙走她30多萬。目前,海淀警方已介入調查此事,該電商平臺也啟動內部調查。
騙術第1步
謊稱每月要扣手續費
石女士說,10月12日下午5點,她接到號碼為“8824006765500”的來電。對方自稱是客服人員,說石女士曾網購過內衣,這讓石女士感覺可疑,因為這個電話比電商平臺的客服多出“882”三個數字。隨后,她用電腦登錄電商賬號,向官方客服核實此事。截圖顯示,客服人員答復說,電商平臺沒有泄露用戶信息,多出來的數字可能是“區號”。石女士于是放松了防備。
當晚9點多,她接到“4006165500”號碼來電,從口音和音調判斷,對方和之前來電者應為同一人。對方稱,由于電商平臺的財務人員誤操作,將石女士當成“批發商用戶”,辦理了“批發商分期付款業務”。從現在起,石女士購買商品時可以打8折,但每月要扣除500元服務費。如果不取消服務,兩天后就產生第一筆扣款,若想取消服務,就要在銀聯取消她所有金融賬戶的綁定。
騙術第2步
11個電話引導轉賬近34萬
“我告訴他選擇招商銀行辦理,他就把電話轉接到‘招行客服’。所謂招行的人說,讓我看看金融賬戶里有沒有額度,如果有就把額度提出來,再把這些數據信息發給銀聯值班人員。銀聯會在確認之后,把這些數據進行返還,這樣我就能拿到取消業務的回執單了。”石女士稱,她在對方引導下,先后從“螞蟻借唄”、“郵你花”、“微粒貸”、“招行閃電貸”、“招行掌上預借現金”、“廣發銀行財智金”、“分期樂”、“小米金融”等網絡借貸產品中提取現金,再按對方要求進行了“數據發送”。
“這位‘招行客服’提供了一段訂單號和一位銀聯值班人員的工號,還讓我把兩串數字接在一起輸入。我當時沒反應過來,就按這串數字發送了‘數據’。后來才明白,這兩串號碼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銀行賬號,發送的‘數據’就是我的錢。從10月14日晚10點到15日凌晨1點,再從15日上午8點到10點,假京東客服和招行客服一直引導我傳送數據。共進行了11次轉賬,涉及近34萬元資金。”石女士說,結束這些操作后,她發現銀聯沒有返還數據,即所有的賬戶都沒有返還資金。察覺被騙后,對方電話已無法接通。10月16日,石女士在海淀區東升派出所報警。
電商
已成立內部調查組
事發第二天,石女士前往電商平臺總部反映此事,電商平臺表示將成立內部調查組。
今天上午,電商平臺回應,他們高度重視用戶信息安全和資料保護,對這些信息進行了最高級別的加密和保護。當前互聯網服務豐富,有些用戶在不同網站或APP使用相同的注冊信息(用戶名和密碼),而部分保護用戶信息安全意識或能力較為薄弱的網站或APP可能存在批量用戶信息被盜取的情況。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獲取后,使用撞庫的方法在其他有交易屬性的網站(如電商、互聯網金融等),嘗試登錄并獲取用戶的交易信息,進而冒充客服人員、銀行工作人員實施詐騙。這種作案手段目前在各網絡服務平臺有一定的普遍性。
為了幫助客戶識別詐騙行為,電商平臺采取了針對性措施,包括:在付款成功界面上做出防詐騙安全提醒、通過官網及官方公眾號發布防詐騙知識,提高用戶的安全意識。此外,官方客服人員不會以400或手機號碼聯系用戶,更不會通過QQ等通用即時通信方式與用戶溝通;用戶手機收到的因電商服務產生的手機驗證碼,不要告知任何人。
律師
接到電話多咨詢多質疑
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韓驍律師分析,謊稱電商客服人員的做法涉嫌詐騙。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詐騙罪相關規定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石女士被騙走33萬余元已經屬于數額巨大,騙子很可能被處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如果電商方面存在向他人出賣或提供信息行為,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那么根據相關規定,也要承擔相應刑事責任和罰金。石女士坦言,自己北漂了12年,幾個電話就被騙走30多萬,現在心理壓力很大。為償還貸款,她不停向朋友借錢。韓驍律師提示,現在電話騙術愈發多樣,市民接到類似電話并操作轉賬時,更要擦亮雙眼,在進行交易之前多咨詢,多質疑。本報記者張驍
?
相關鏈接:
二手車電商調查:價格滿意度高 投訴聚焦三大問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