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覽會現場 陳溯 攝
在剛剛結束的首屆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上,“家鄉情品牌行——縣域特色產業互聯網發展系列活動”聚焦農產品線上銷售之道,成為博覽會的一大亮點。
縣域代表推介各自產地特色單品 陳溯 攝
據統計,目前中國50%以上的農業雙創主體運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眾多“藏在深閨無人識”的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進城市、拓寬了銷路。
然而,“土特產”想要搭上互聯網的快車也是個技術活。當天,來自農業和互聯網領域的專家紛紛為農民支招。
中國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化司副司長宋丹陽表示,互聯網信息化與產業加速融合的趨勢非常明顯。首先,眾多互聯網企業向農業領域融合的趨勢明顯加快;第二,農業產業、農業企業、農業管理在加速應用信息化的手段。
中國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化司副司長宋丹陽 陳溯 攝
他建議,在農業信息化的過程中,第一,要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在農業信息化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第二,加快信息化與農業結合的技術研發、推廣與應用。他強調,在農業信息化過程中,要重視基層縣域的力量,尤其是農業技術推廣的力量。
針對農業企業如何運用產業互聯網開展電子商務運用,網庫集團董事長王海波提出,要想讓農業企業的單品突破機會,第一,網絡領域每個單品都有機會打造為知名品牌,甚至第一網絡品牌;第二,每個單品大規模定向銷售可以獲得大數據;第三,在一個單品領域實現工匠精神,真正實現農業供給側改革。
此外,王海波還建議,地方政府應扶持每一個區縣最具特色的農業產業打造全國性農業產業互聯網平臺,并培育或引進第三方服務機構,借助集聚效應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推動地方經濟增長。他表示,網庫集團已在全國建立起200多個產業互聯網平臺,通過“一縣一業一基金”的產業互聯網服務模式,助推縣域品牌與地方經濟發展。
中國農業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從三個方面闡述鄉村振興如何與“互聯網+”相結合。
第一,從動力看,“互聯網+”在為鄉村振興全方面、各領域在提供動力,如果農業農村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短板就能加速補齊。
第二,從路徑看,中國農村要實現現代化,必須面對一個小農戶的國情和農情,農業現代化的過程、農業振興必須基于小農戶來現實,而實現小農戶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銜接就是“互聯網+”。
網庫集團董事長王海波 陳溯 攝
第三,從著力點看,實現農業供給側改革,要以電商為突破口,抓住物聯網、大數據這個農業信息化的核心,大力發展基于互聯網的信息服務業。
“家鄉情品牌行——縣域特色產業互聯網發展系列活動”由騰計劃全國工作推進領導小組、中國電子商務集成創新產業服務聯盟、中國互聯網協會B2B創新發展工作小組聯合發起,由網庫集團承辦。當天,十余位重點縣區政府負責人逐一登臺推介各自產地的特色單品,網庫集團總裁李軍保表示,區域品牌建設是鄉村復興、資源提升、縣域發展、融入全球競爭的重要途徑,為縣域特色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完)
?
?
相關鏈接:
澄邁“扶貧小集市”熱銷貧困戶農產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