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留學如何更“牛”——留學新觀察之三
中國已經不是往日的中國,很多領域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在這種形勢下,如何出國留學,學以致用取得“真經”,將留學價值最大化,避免“鍍金式”低性價比留學,對留學生群體提出了新考驗。
“走一步看兩步”,留學要未雨綢繆
我國留學市場已走過小眾的“精英留學”時代,進入大眾“自主留學”階段。但當前還存在著非理性留學、盲目留學和“被留學”現象,許多并不適合留學或心智尚未成熟的學生走到海外,對他們來說,在國外、回國后都將面臨不小的困難。
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多數留學生和專家都建議,留學貴在“早規劃、早準備、早行動”。
“首先要明確自己留學的動機,可能不少同學去留學的決定都是父母做的,或者是看到其他同學出國留學,自己也想跟風。”位于澳大利亞的留學機構澳士友伴負責人左鵬說,基于自己未來的學習規劃,職業規劃,甚至人生規劃而做出全局考慮,留學才真正有意義。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學國際部劍橋中心負責人何芳建議,學生最好在18歲左右出國,在國內接受完國際高中課程再到國外上大學是“最佳組合”,這樣能有比較好的銜接,并且此時的學生具有比較強的綜合素質和安全意識。
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畢業的夏天認為,“名校效應”在留學生學習生活中以及日后求職中會逐漸凸顯。
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逐年增長,世界名校錄取率卻沒有提升。名校競爭將更加激烈、入學要求也將日趨嚴格。左鵬建議,有出國意愿的學生提早準備語言成績和專業成績,用企業實習、社會活動等實戰經驗豐富申請文書、突顯自身優勢,提高名校錄取幾率。
當前留學主要集中在海外普通高校的經濟管理、語言藝術等商科類和社會科學類學科,或者知名學校的心理學、宗教學等冷門學科,導致求職扎堆熱門崗位,或者所學專業與國內就業難匹配。
專家建議,學生在留學前就做好職業規劃,尤其是國家大力提倡和發展的,創新型國家建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所緊缺的專業和方向,應該重點關注。
身在異國他鄉,安全也是頭等大事,“在出國之前,就要了解在海外留學的風險,知道留學地可能會因文化差異、風俗習慣、法律法規等方面的不同而容易產生的風險。”左鵬說,還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救生技能,不露財、不炫富,多與使領館具體工作人員和機構保持聯系。
不要“鍍金”要真金
“招聘留學生一般都比較謹慎,國外學校魚龍混雜,作為用人單位,我們首先會看留學生在海外就讀的學校。”北京一家大型公司人力資源負責人說,招聘者對名校的學生還是很認同,如果學校世界排名在100以后,考慮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專家表示,從目前就業市場上看,留學生還是比較有競爭力。相對于國內普通大學畢業生而言,一些留學生的思路會更開闊,獨立解決問題、適應工作環境方面也更有優勢。
作為企業,往往更偏重的還是個人能力,而非留學光環。“有的留學生展現了更創新開放的思路,更好的英語水平等海歸應有的優勢,有的學生,若非簡歷標注,基本看不出曾經留過學。”采訪中一位民企的負責人說。
在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宇看來,有海外工作經歷固然能帶給應聘者更寬的國際視野和更好的跨文化溝通能力,不過公司更在意應聘者是否好學、踏實肯干,是否有清晰的思路和想法,“有了這樣的基礎,即使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公司也愿意給予平臺去培養。”
“走出國門之后是學生真正留學開始的時候。在學習方面要多與老師互動,參與討論溝通。組建學習小組時要避免扎堆華人圈,盡量選擇外國人小組,這樣能夠更好更快地鍛煉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多名專家表示。
山東孚澤教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汪靜峰認為,擁有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能幫助學生在一個陌生環境中迅速找到自己所能融入的社交圈,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對于留學生在海外擴大交際圈、快速融入當地生活、緩解學習和思鄉壓力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此外,留學切莫本末倒置。“永遠不要忘了你出國是讀書的,不是買買買,不是搞代購,更不是學廚藝。”在澳大利亞讀大學的王君說。
家鄉大好,增強競爭力是關鍵
目前,我國正在迎來最大規模的“海歸潮”。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布的《2016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指出,“情感與文化因素”“國內整體經濟前景好,政治穩定”是海歸回國的前兩位考慮因素。
上海市社會科學院人力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懌認為,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各行業發展前景光明,各城市生活水平提升,讓很多留學生更加篤定回國的信念。同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為歸國人員發揮才干開辟了更廣闊舞臺,而近年來針對留學生歸國在科研、創業、戶籍、住房等方面的各項優惠政策,則發揮著更直接的引才效用。
目前在德國就讀碩士的葛春宵說:“祖國變化太快太大,自己要重新去學習和適應,把在國外學到的東西和國內的需求結合起來。”
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協會會長齊立新認為,留學本質上應是對本國理論知識、教育內容、科研條件方面的欠缺,有針對性地到他國補充的短期行為。留學生在讀期間應著重加強在國際化視野、獨立思考工作、快速適應與溝通等方面的學習和提升。
面對“海歸潮”的激勵競爭,汪靜峰建議留學生在讀期間應積極開展職業社交,尋求實習機會,在回國前就開展調研,了解國內相關企業的環境能否滿足自己的求職和工作需求,以及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定位是否適合中國的招聘市場,提前熟悉職業環境和國內商業環境,增強競爭力。如果想留在國外,也應早作打算。
此外,海歸的人際網絡多散布海外,有些海歸又不注重保留國內的社交網絡,業內人士建議,留學生應盡早做好職業發展規劃,利用寒暑期回國實習,借助海歸專場招聘會、國內高校網友等力量,保持對國內就業市場資訊的關注。“留學生回國前后多參與專業平臺的社交活動,拓展職場網絡。”汪靜峰說。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教育處一秘牛棟說,駐外使領館主要通過“春暉杯”創新創業大賽這一國家級平臺給希望回國的留學人員牽線搭橋;同時,國內一些地區利用區域優勢,根據自身經濟布局需求,紛紛到國外招聘人才,國家與地方吸引海外人才創新創業的“雙軌制”已然形成。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吳遵民表示,留學的“鍍金時代”已經過去,留學是一條機遇與風險并存的路。學校、留學服務機構、家庭都要擔當責任,為留學生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指導和支持,學生自己也要有風險意識、憂患意識,讓留學真正有所得,更有機會實現個人夢想。
(國內記者:史林靜 周暢 葉婧 吳振東 鄭天虹 潘林青 李勁峰 蘭天鳴? 駐外記者:梁希之 袁悅 黃超 張小軍張璇? 策劃/編輯:蘇婭 趙一鴻)
?
?
相關鏈接:
“一盤番茄炒蛋”刷爆留學圈 如何找到自己留學節奏
海外“鍍金”一年競爭力如何:怎樣選擇最佳留學方式?
海歸夢,中國夢——中國最大留學人才“歸國潮”啟示錄
中國銀行與金吉列攜手合作 打造境內外互聯升級留學服務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