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記者從北京市信訪矛盾分析研究中心了解到,北京市信訪辦正積極構建“智慧信訪”大數據分析平臺。未來該平臺可通過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技術,對信訪形勢進行實時監測與準確預測。
17日,北京市信訪矛盾分析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首都“智慧信訪”大數據分析平臺項目驗收專家評審會。會上,該平臺通過驗收,預計將從12月初正式投入使用。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為抓住新時期信訪工作發展的關鍵所在,北京市信訪辦積極構建了“智慧信訪”大數據分析平臺,平臺的具體搭建工作由北京市信訪矛盾分析研究中心負責。
據介紹,該平臺將通過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技術,對信訪形勢進行實時監測與準確預測,既可以隨時掌握信訪形勢發展動態,掌握極端事件出現的苗頭,又能從源頭上對信訪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做出預判,實現未雨綢繆,將信訪矛盾沖突化解在萌芽狀態。
具體而言,首都“智慧信訪”大數據分析平臺主要包括兩方面功能,即“深度挖掘”與“態勢感知”。
其中,“深度挖掘”是指利用文本挖掘和先進的NLP自然語言算法對信件中信訪人語句和用詞表達的情緒進行分析,剔除主觀偏見,基于人工智能發現信訪數據的客觀規律。對信訪人情感傾向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對信訪人的“畫像”進行刻畫。
“態勢感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在“深度挖掘”的基礎上,平臺可以對事件進行關聯分析,對信訪形勢進行趨勢預測,從而為精準投入信訪資源打下堅實基礎。另一方面,是通過文本挖掘,抓取信訪事件關鍵詞匯,自動、實時為業務工作者推送相關法條以及類似案例作為工作參考。
此外,為了將信訪數據轉化成多層次、多維度的信息,揭示數據背后的邏輯關聯,進而促進科學決策,北京市信訪矛盾分析研究中心在2011年就提出了“信訪指數”的概念,自2012年開始進行信訪指數研究。
該研究旨在以信訪數據為基礎,通過信訪事項的數量和質量構建信訪指標,量化地呈現社會風險的現狀特點及發展趨勢,以信訪指數為基礎,構建客觀科學的信訪工作評估標準和評估體系,增強信訪工作的前瞻性、系統性和針對性。目前,“信訪指數”已經具備向全國推廣的基礎。
與會專家評價稱,“智慧信訪”大數據分析平臺與信訪指數應用系統這兩大創新成果,已經成為中國信訪領域邁向人工智能化時代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這將從根本上改變傳統信訪工作被動應對、消耗資源困境,開啟積極應對、精準分配資源的信訪工作新模式。(完)
?
相關鏈接:
法治促責任 改革連民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信訪工作綜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