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鳥守望者”薄順奇12年專注拍鳥,為野鳥保育科普觀賞提供支撐
20萬張照片構建“鳥類數據庫”
薄順奇匍匐在地拍攝環頸鸻。
他,拍攝過并能識別500多種鳥兒,熟悉300多種鳥兒的特征、習性和行為,能分辨100多種鳥兒的鳴叫聲。他,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工程師薄順奇,32歲,卻已是上海觀鳥圈子里公認的鳥類保護專家。被稱為“鳥癡”的他,12年里每年有七八十天泡在野外觀鳥、拍鳥、監測鳥類,拍了20多萬張照片,形成了一個鮮活、厚實的“鳥類數據庫”,為野鳥保育、科普、觀賞等提供了扎實支撐。
“在野外觀察和拍攝到的鳥兒,跟書本上完全不同,視頻資料也不能媲美那種感覺。”鳥兒的靈動深深吸引著薄順奇。常年在野外循著鳥兒蹤跡拍攝記錄的薄順奇,2011年在橫沙島海邊發現了一只大鳳頭燕鷗———那是首次在上海記錄到該鳥種;去年,他又拍到一只暗綠背鸕鶿———也是首次在申城被發現的新品種。
坐著、蹲著、趴著,靜靜地等鳥兒走近
俗話講“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確實,一天中,早上看到的鳥兒最多。每次觀鳥、拍鳥或做鳥類監測,薄順奇都會天不亮就出發,算好時間,到了“鳥點”,選好位置,放好三腳架,調好相機角度———天剛好蒙蒙亮。晨曦里,鳥兒啁啾鳴唱,姿態各異,正是拍鳥好時光。
在薄順奇拍攝的20多萬張照片中,各種鳥兒的正面照清晰生動,儀態萬千。這很難得,因為很多人拍得最多的是鳥尾巴和背影。他說:“拍得不夠好,因為離得不夠近?!痹鯓涌拷惓>X的鳥兒又不驚起它們?薄順奇分享了他的經驗:鳥兒覓食時,較少抬頭或東張西望,人可以悄悄走近,如果被發現,要馬上停下,等它低頭時再繼續往前;鳥兒專注鳴叫時也很少顧及左右;當它們在樹林或灌木叢中活動時,人不要直挺挺地靠近,可以沿斜線緩緩趨近,速度不能太快,將走近時不要看它———鳥兒很介意與人或其他動物直視。
但其實,很多時候,薄順奇只是靜等鳥兒來。“只要足夠耐心安靜,它們會主動靠近,比追著去拍更好,還能觀察到更多細節?!彼3敌r坐著、蹲著、趴著或站著,安靜等鳥、觀鳥、拍鳥。
上海瀕江臨海,水系發達,水鳥種類較多,薄順奇拍到最多的也是水鳥。每次,他都會精算潮汐的時間點:漲潮前到,等潮把水鳥趕過來;潮退后,灘涂面積增多,飛回來的水鳥更多。他就趴在海邊沙灘上一動不動守幾個小時,做安靜的“野鳥守望者”。
極端天氣往外沖,抓住拍鳥“好時機”
由于跑得勤,薄順奇對上海及周邊的“鳥情”了如指掌,什么地方、什么物候、看什么鳥,什么時辰拍鳥最合適,他都有個譜:“橫沙島、崇明東灘、南匯東灘、崇明北部和奉賢的鳥最多;九段沙鳥也多,但拍得最艱辛———在濕地和灘涂的泥里走,腳陷進去就很難拔;在潮溝里劃小船,不停地上下浮動,望遠鏡里的視野晃得太厲害,盯久了頭暈眼花,累得不能‘辨鳥’……”
為了拍鳥,薄順奇專門研究各地不同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霸颇稀⑺拇ǖ鹊赜蟹N植物叫米團花,花期長,是典型的蜜源植物,特別招鳥,守上一天,可以拍到很多種,我在云南看到一只鳥扎在米團花上吃了半個多小時才飛走;很多鳥兒要和小型獸類競爭食物,所以要拍鳥,就要對當地的植物、昆蟲、獸類和地理環境等都有一些了解?!卑凑毡№樒娴慕涷?,在野外,早晨至中午前拍到鳥的可能性較大,但也不是每次都能如愿,“說不定蹲一天或幾天都拍不到目標鳥種,不是趟趟都能皆大歡喜。”天寒地凍或炎夏酷暑里,在野外等好久都沒看到鳥也是常有的事,但極熱或極冷、臺風天、日食,卻是他心里比較理想的拍攝時間,忍不住往外沖,“這些少見的氣象條件下,鳥兒會有一些特別的行為和應對方法,是觀察監測的好時機。”
用“觀鳥利器”吸引更多人保護鳥兒
2005年,還是生物科學專業大二學生的薄順奇就已經開始觀鳥、拍鳥。那時上海的觀鳥圈子還不大。他拿著一部小型數碼相機,在課余時間鉆到公園、綠地、江邊、花鳥市場、農田、林地、荒地去觀鳥、拍鳥,回來對照文獻資料,整理后在社交平臺上用圖文形式記錄、展示、交流,至今沒有間斷,漸漸地,圈了不少“愛鳥粉”。這幾年,申城興起觀鳥熱,經常有人拿著鳥兒照片或視頻來找薄順奇“鑒鳥”,甚至有人拿風干后的鳥骨來“考”他;基本上他都不會讓人失望,“鳥兒大小、身形、嘴長、毛色、尾長、喙型、行為、活動環境等各有不同,拍得多了一般都能看個八九不離十。”
?
?
相關鏈接:
河北一廢棄屋內暗藏7000余只野鳥 被捕野鳥遭喂藥催肥?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