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外賣車侵權案九成造成人身傷害
由于業務繁忙,快遞員及外賣配送員駕駛電動三輪車和電動自行車超速、違規等情況屢見不鮮,給交通安全帶來一定的隱患,也引發了一些侵權案件。“122”全國交通安全日前,北京市二中院對近四年來審結的快遞、外賣車輛侵權糾紛案進行調研,其中九成以上案件發生事故后造成人身損害,而快遞、外賣車輛負全責的占八成以上,快遞公司擔責的居多。
案件
九成以上造成人身損害
據北京市二中院介紹,2014年至今年10月,二中院及轄區法院共審結快遞外賣車輛侵權糾紛案件51件,總體數量均呈上升態勢。其中九成以上與路上行駛的電動車、自行車、助力車以及行人發生事故,造成人身損害,此外還包括與路上行駛或停放的機動車碰撞發生交通事故以及快遞、外賣人員因車輛通行與他人爭執并產生肢體沖突等,而發生沖突通常都是快遞、外賣車輛超車、搶道等,或隨意停放在空車位上導致小區居民無法正常停車發生爭執。
從事故責任認定來看,快遞、外賣車輛負全部責任的占全部案件數量的82.3%,其中外賣電動自行車侵權案件中,外賣車均承擔全部責任。快遞、外賣車輛逆行的案件占全部案件的27%。車速過快,任意拐彎掉頭或在其他車輛間穿行,駕駛期間手離車把接打電話、查看地址、吸煙及違規臨時停車等是主要違章表現。從擔責主體看,快遞公司擔責居多,而且幾乎無保險公司賠付情形。
陳廣輝表示,外賣企業對于快遞員的業績評價往往以送件數量、簽收率、時效等作為標準,使得快遞員必須以最快速度完成取件和投遞。這種業績考評制度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快遞、外賣車輛事故多發情況加劇。
目前快遞企業層層分包、外賣平臺和物流公司經營分離及快遞員勞務派遣較常見,導致出現事故后相互推責以及受害人舉證難、追責難。此外,快遞車輛缺乏統一規范的標識、編碼和備案,出現事故難以判斷責任主體,助長了快遞員逃逸的可能性。
建議
強制快遞企業為車輛投保
二中院建議,定期對送餐人員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培訓,未經培訓或未通過考核的,嚴禁上崗從事送餐工作。建立快遞員安全駕駛檔案,提高快遞員準入門檻,對有嚴重交通違規和暴力違法行為的,不得招錄。對快遞員接單量進行合理控制和優化,最大限度避免快遞員因接單過多、壓力過大產生違反交通法規,引發交通事故的問題。
近年來,保險公司已經陸續開發了針對電動三輪車、電動自行車的第三者責任保險,但并非強制投保,保險的賠償限額也偏低,相關企業為節約成本往往未購買此類責任保險。建議強制快遞企業為所屬快遞車輛購置交通事故責任保險,同時協調保險行業開發更多適應快遞行業發展的保險產品,提高快遞車輛和人員的保障,減少公眾風險。
此外,制定快遞車的生產、使用、管理統一規范。對快遞電動三輪車、外賣電動自行車的尺寸限值、裝載質量、最高車速、制動距離、機械性能等多項指標作出規定,加強源頭監管。(北京晨報記者顏斐)
?
?
相關鏈接:
海口快遞最后一公里問題多 不用報電話包裹隨便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