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志愿者們在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種植紅樹苗木。記者 石中華 攝
加緊生態修復
生物多樣性得以繁衍
不僅保護現有的紅樹林,我市還重點對保護區生態脆弱、退化區域及地帶大力開展生態修復。提前聘請國家林業局中南調查規劃設計院、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所等設計單位對《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與資源保護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長寧頭村紅樹林災后修復造林作業設計》等可行報告和作業設計進行編制。
今年,保護區管理局在保護區連理枝段利用中央邊境地區補助資金開展沿線沿岸修復,面積22.6畝、共用苗木2.7萬株;在保護區長寧頭開展災后紅樹林造林修復,面積88.9畝、共用造林苗木6.5萬株;在塔市片區倉頭村開展災后紅樹林造林修復,面積46.5畝、共用造林苗木2.9萬多株;在保護區碼頭對面臺風摧毀區域開展補植補造修復,移栽大苗2000株。
同時,利用中央濕地補助資金對保護區內羅浮墩島和羅豆片區無紅樹林保護的岸帶實施護岸修復,已完成項目的設計、招標等工作,預計2018年8月完成全部修復工作,項目計劃利用黑青石建設護岸2300米、填灘9200平方米、造林130畝;組織資金和人員對三葉魚藤進行清理,以減少有害伴生植物對紅樹生長造成的影響和破壞,去年共計清理三葉魚藤面積3680畝。
為掌握保護區資源底線、不斷提升紅樹林保護的科學知識,我市加強與省內外科研院校的項目合作和技術攻關,邀請中國林科院、中山大學、廈門大學等業內專家學者親臨東寨港開展相關的課題研究和生態系統評估,為紅樹林枯死及生態系統退化調查研究,尋找原因和對癥施策。還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經費與海南大學合作開展“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昆蟲群落組成及生物多樣性調查”項目,與海南師范大學合作開展“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團水虱災害調查”、“威馬遜”臺風對東寨港紅樹林影響調查、東寨港水質調查等項目,為保護區資源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