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黑暗最可怕!
12月1日,銀監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馮燕在銀監會近期重點工作通報會上透露,對網絡小貸的整治方案將于近期發布。
據業內人士透露,自監管將進一步加嚴的風聲傳出以來,不少現金貸平臺便開始縮量、計劃“出逃”:一部分人期望在政策落地前“搶跑”,保留勝利果實;也有的在等待靴子落地,伺機而動。而這可能導致連鎖反應的出現,包括借款人還款能力及意愿減弱、平臺逾期率急劇增高……
逾期率急劇增高
綜合利率紅線、放款牌照、資金來源已成為壓在現金貸平臺頭上的三座大山。其中,綜合利率紅線帶來的“震動”最大。
根據法律規定,年利率36%為民間借貸的“利率紅線”,若超過則為“高利貸”產品。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部分現金貸平臺打“擦邊球”,執行低利息+高平臺服務費,得到遠高于36%的年化綜合息費率。
上海某中型現金貸平臺高管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綜合利率紅線一旦被劃定后,對現金貸平臺而言只有三個選擇:首先,99%的平臺被迫選擇退出這個市場;第二,轉營線下業務;第三,通過其他模式來變相經營。
嚴監管煎熬的不僅是相關平臺,借款用戶的心理也在悄然改變。現金貸借款用戶“共債現象”極其嚴重,隨著現金貸平臺紛紛加速收緊放款,使得借款用戶除了客觀還款能力變差外,主觀還款意愿也在減弱。
前述高管表示,目前平臺數據顯示,逾期率已大幅上升,催收難度急劇增加。
“太恐怖了!”11月28日,另一家現金貸平臺的高管在相關金融群坦言,在頭部現金貸平臺逐步開始縮量時,位于食物鏈中下層的現金貸平臺首次逾期率急劇增高,一般在20%至30%左右的首次逾期率,目前最高可達60%。
警惕蔓延式風險
恐慌是會蔓延的,這不僅是一場現金貸平臺、借款人與監管之間的博弈,還會延伸到未從事現金貸、或現金貸資產占比很小的P2P平臺。
近期赴美上市的幾家“金融科技”公司,無不是借了“現金貸”的東風,講著“中國普惠金融科技”的故事。據網貸之家不完全統計,目前有68家P2P網貸平臺有現金貸業務,約占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的3.44%。
這些P2P平臺的背后,是數以百萬計的投資人。一旦現金貸市場出問題,這種蔓延式的風險,也會推升相關P2P平臺的壞賬風險與擠兌風險。
以上海待收金額在30億元左右、名為“口袋理財”的理財平臺為例,其旗下有三個從事現金貸業務的平臺,分別是極速現金俠、信用白條和極速錢包,這三個現金貸平臺的存量余額占整個平臺存量的80%左右。
與此同時,那些本身沒有開展現金貸業務的平臺也可能受到波及。比如,目前現金貸用戶與消費分期用戶高度重合,即便這些消費分期平臺的綜合費率可以控制在36%以內,但一旦現金貸方面出問題,消費分期用戶就可能發生大面積逾期。
呼吁分階段治理
現金貸監管趨嚴已成事實。 那么,面對可能發生的諸多蔓延式風險,監管層、業內可以做些什么?
一是監管能否考慮給予“緩沖期”。有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在當前市場預期過分悲觀的情形下,分階段治理的方案或許更合適:在未來的12個月內,將利率逐步降低至36%以內,給予現金貸平臺足夠的時間去清理存量,并按計劃退出。”
二是監管方面需要對共債現象作出限制。“比如,要求現金貸平臺共享借款人脫敏數據,對共債鏈條做出3家或者5家等限制。只有這樣,才會讓共債鏈條逐步減少,市場恐慌情緒逐步釋放。”上述業內人士補充稱。(記者暮立)
?
相關鏈接:
“現金貸”行業將迎大洗牌 上千家平臺面臨整頓清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