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70后”,出生于“白茶之鄉”福建省政和縣。在從小跟著家人上山采茶的她看來,“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
9年前,宋愛隨丈夫來到萬里之外的東非國家肯尼亞扎根。她嘗試用中國制茶工藝與當地優質茶葉相結合,沒想到大獲好評,由此走上了一條把愛好做成事業的成功路,擁有了自己的“夢想茶園”。
【發現原生態有機茶】
出國前,宋愛曾在福建一家電視臺工作,由于丈夫所在的工程公司在肯尼亞有項目,于是新婚沒多久,她就告別老家優渥的生活環境遠走他鄉。
讓“嗜茶如命”的宋愛無法忍受的是,肯尼亞雖然是全世界重要的茶葉出口國,市場上的茶葉做工卻很粗糙——要么是做成沖水即溶的茶包,要么是做成加奶一起煮的茶末,當地人飲茶的習慣跟中國人迥然不同。
一次偶然機會,宋愛意外闖進工地附近一處當地人經營的茶園。穿著短袖、裙子的她在一棵棵茶樹間穿過,驚奇地發現茶樹上幾乎沒有蟲子,更沒有蛛絲,“這在老家的茶園簡直不能想象”!
問了一圈茶農,她發現當地人種茶不施加任何農藥和化肥。望著藍天、白云和幾乎沒有機動車開過的鄉間馬路,宋愛不禁感慨:“這不就是原生態的有機茶嗎?”
后來,宋愛通過相關機構檢測發現,肯尼亞的茶葉中含有大量茶多酚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這么好的茶葉卻只能被加工成茶包,太可惜了。”宋愛萌生了用中國制茶工藝加工肯尼亞優質茶葉的想法。
2010年,宋愛開始涉足茶葉加工業,并于2015年底創立茶葉品牌——秦亞,英文名是“Chinya”,取自中國和肯尼亞兩國的英文名稱,寓意“中肯的完美結合”。
【開發明星產品】
彼時,肯尼亞已出現不少家中國人經營的茶葉公司,但大多做貼牌貿易,像秦亞這樣專門建廠、并引進制茶設備和國內茶師傅的很罕見。
宋愛介紹說,秦亞目前有兩處茶葉加工廠,一處位于肯尼亞山附近,還有一處坐落在距首都內羅畢70多公里的穆拉雅,并有中國資深茶師傅坐鎮。
采集、殺青、揉捻、干燥……茶葉的每道工序都由茶師傅親自示范操作。“我們也在培訓當地茶師傅,但這需要時間。正如中國菜講究火候,制茶更是如此,中國制茶的工序太復雜了。”宋愛說。
宋愛口中的茶師傅叫江家平,今年36歲,來自福建制茶世家。讓他堅定留在肯尼亞的原因,是當地紫茶的巨大商機。
紫茶是一種變異茶,由肯尼亞茶葉研究所研發并于2011年正式推出。研究發現,紫茶花青素含量超出其他茶葉。
江家平說,剛喝紫茶會覺得有些苦澀,但回甘很快。這種先苦后甜的獨特感受,加上健康功效和親民價格,讓紫茶成為秦亞的明星產品。
【帶動茶農致富】
來到秦亞位于穆拉雅的茶園,放眼望去,地勢陡斜的山坡上種滿了紫茶樹,甚是壯觀。在密密匝匝的茶樹間,幾名當地茶農正背著籮筐采擷茶葉。
塞繆爾·穆圖里今年27歲,祖祖輩輩都是茶農。他一度對中國采茶標準不得要領,如今的動作卻相當嫻熟。
“把愛好做成事業其實不容易。”宋愛說,中國幾千年制茶工藝在肯尼亞經常會遇到一些“水土不服”的問題。
宋愛告訴記者,國內茶樹長得高,因為國內茶農只砍茶樹的頭部讓其縱向生長;而當地茶農為提高產量,喜歡將茶樹“腰斬”讓其橫向發展,這樣會令茶葉口感大打折扣。就因為這事兒,宋愛和當地茶農沒少磨合。
“中國人對茶葉的采摘也很講究,為保證品質,我們的茶葉只采取一芽一葉和一芽兩葉。”宋愛說,起初,當地茶農采摘的茶青,不是多片葉子就是少了芽。
如果為當地茶商供貨,茶農一天可采摘幾十公斤茶青;而如果按中國標準采摘,茶農一天的成果就會降至5到10公斤。在茶農眼里,重量的大小直接關系到收入。為解決這一問題,秦亞的收購價比當地茶商的要高十幾倍乃至幾十倍。
經過口口相傳,越來越多像穆圖里這樣的當地茶農開始主動給秦亞供貨,紛紛找到了一條發家致富的道路。
【以茶為媒傳文化】
正是因為宋愛對茶葉的高標準、嚴要求,秦亞品牌逐漸在肯尼亞乃至東非其他國家的華人圈打響。“一些國內游客喝了我的茶都激動地豎起大拇指,回國后經常給我發微信要求空運。”宋愛笑著說。
除了追求經濟效益,宋愛還想做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事。記者看到,秦亞在內羅畢的3家門店經常門庭若市,每家門店都會擺上幾套功夫茶具。顧客們除了買茶,還可欣賞泡茶藝術。
在宋愛看來,泡茶就是一門學問,只有對泡茶入門了,才能感受中國茶文化的魅力。
現在,宋愛結識了一幫國際茶友,除了肯尼亞當地人,還包括不少聯合國機構的工作人員。“他們以前只喝袋泡茶,中國茶正在改變他們的習慣。他們最喜歡看我泡茶,也因此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中國文化要融入當地還需要時間,我希望可從傳播茶文化開始。”宋愛說,秦亞的目標就是要讓外國人像喜歡喝咖啡一樣,喜歡喝中國茶。(金正)(新華社專特稿)
?
?
相關鏈接:
海南澄邁苦丁茶葉時隔9年后重返日本市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