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鎮靚麗的鄉村小道,吸引眾多游客騎行休閑。
“看了非常震撼,感覺鄉村振興戰略海口先行一步”“今天的參觀收獲很大,回去后打算組團再來深入學習”……12月5日,全省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與會代表,先后參觀了解了石山鎮的美社村、美富村、施茶石斛基地以及永興鎮的馮塘村等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期間,頻頻拍照并提出中肯建議。
參觀期間,與會代表深入鄉村,細品文化產業,實地感受海口創建文明生態村取得的成果,對海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做法及經驗點贊。
“海口農村產業發展值得推廣”
“海口文明生態村的建設有硬件有軟件,硬件建設完全結合當地地形地貌和村落原生態狀況,軟件是文化,特別是鄉賢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特色非常明顯,如我們的家訓、家風。這是維系中華民族延續的重要精神基因,需要傳承和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參觀中,萬寧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楊志斌接受采訪時說,“同時,海口農村產業發展中‘企業和農民合作’的模式非常成功,把原先閑置的土地、房子利用起來做一些修繕,在不改變原貌、發揮作用的前提下,把它設置成咖啡店、休閑點、書屋、國學堂等,對于盤活、提升農村的文化氣息氛圍起到很大作用,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環,這種模式非常值得推廣。”
“一切離不開產業支撐,美麗鄉村也好,共享農莊也好,文明生態村也好,名稱可能各有側重,但內涵的基本東西不能缺乏。”楊志斌建議,保護生態,要保留農村風貌的特色,“特別是鄉土人情,這些能夠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東西都要保留,沒有文化的內核,農村硬件建設得再好,也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也不是鄉村振興戰略要達到的目標。”
“將學習海口的文化傳承培養”
文明生態村不僅要環境美,更要講文明,樹新風。在美富村,此前建設了全省第一家家風家訓館,同時,家家戶戶都有家風家訓。村民家門口都掛著家訓的牌子,每一家都不一樣。實際上,美富村里掛出來的是看得見的家風家訓,沒掛出來的是感受得到的淳樸民風。
“剛剛參觀完這些村莊,感覺建設不僅注重面子,而且注重里子,面子就是村莊美化亮化硬化綠化等做得非常好,整體基礎設施很完善,里子覺得特別注重文化的挖掘,比如鄉賢文化、家風家訓的文化,還有文明家庭的評選、星級家庭的評選等等,這都是提升村民素質很好的抓手和載體,也是打造鄉村內涵很有力的渠道,剛看過的這幾個村都是海口鄉村振興生動的實踐。” 三亞市文明辦主任張紅艷告訴記者,“三亞雖然也在同步做這些工作,如下午4點半課堂、孩子讀書室等,但下一步要向海口學習這樣的文化傳承和培養。”
墩插村良好生態環境,吸引了眾多游人休閑度假。
“海口領跑全省美麗鄉村建設”
“看了非常震撼,感覺鄉村振興戰略海口先行一步,把十九大精神落實踐行得非常到位,剛看到美富村的家風家訓館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推動鄉村振興、德治及教化村民方面是很好的一步棋,同時,火山石上種石斛也很吸引人,利用石斛產業振興,利用電商途徑帶領村民致富,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實施路徑非常多,海口在這方面是領了頭。” 伴隨神奇的天籟之聲——“海南八音”,五指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楚蝶結合五指山情況談了參觀后的感受,“五指山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中將村民組織起來,把家鄉包括村莊、家里家外做到整潔干凈,盡量補齊短板,尤其注重在生活污水的收集排放、人畜分離等方面,保護生態,留住綠水青山的同時,不落下鄉村治理,特別是村民文明方面,不久前剛剛評完文明農戶、文明市民等,通過今天參觀,更發現了海口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主要是思路和方向上,希望以后有更多這樣交流的機會。”
“海口提供了文明生態村素材”
“洋浦的文明生態村的建設起步很晚,沒有很多的經驗可供借鑒,今天有幸受省委宣傳部安排,來海口參觀文明生態村的建設,整個參觀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素材,如說利用鄉土文化、利用鄉風鄉賢來打造文明生態村,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感覺洋浦的文明生態村在建設的過程中,更需要注重村民的精神、道德、文化素質的塑造,尤其是農村產業的創建。”洋浦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池學涌接受記者采訪時感慨說,參觀施茶石斛基地讓他感觸很深,“很遺憾的是,洋浦目前整個文明示范區的創建過程中,因為開發區的土地貧瘠等原因,不少地方缺乏產業支撐,今天參觀了解到種植有‘石上黃金’之稱的石斛效益可觀,回去后我們還將組建團隊專程來參觀,深入了解借鑒海口這邊的成功經驗,幫助農民創收,以產業為支撐,以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作為基礎來打造洋浦的文明生態村。”
記者 周雪君 黃一冰
(海口網12月6日訊)
馮塘村通過設立國學課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秀英
挖掘本土文化 增添鄉村內涵
海口網11月6日消息(記者謝大強)文明生態村創建中,秀英區注重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元素和資源特色,突出差異化、特色化的文化內涵,喚醒人們記憶中的美麗鄉愁。
秀英羊山地區歷史底蘊深厚,紅色文化、火山文化、戲劇文化和民間文化源遠流長。目前,秀英正對美孝村的古村格局和抗日墻、美梅村的吳家大院和火山石門、三卿村的院落和安華樓等古跡進行修繕保護。
據介紹,秀英區已創建文明生態村309個,打造了以海秀鎮、長流鎮、西秀鎮為代表的城郊型文明生態村片區,以永興鎮、石山鎮為代表的羊山生態型文明生態村片區,以東山鎮為代表的農業觀光型文明生態村片區,不僅凸顯一村一景的獨特韻味,還創建出“紅色革命”康安村、“軍民共建”傳桂村、“全域旅游”馮塘村、“核心價值觀”昌道村等示范村。
創建工作中,秀英區重視對優良傳統文化挖掘和傳承,通過挖掘施茶村家風家訓文化、美社村“暖心廬舍”等文化傳承驛站,向世人呈現秀英文化魅力。如今,秀英區一個個文明生態村因注重優秀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村莊美麗的自然生態和獨特的鄉土文化氣息奪人眼目,成為海口漸熱的鄉村近郊旅游目的地。
龍華
構筑生態屏障 呵護美麗鄉愁
海口網11月6日消息(記者鄺曉霞 特約記者劉偉)近年來,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龍華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意識,不斷推動文明生態村建設轉型升級。
據介紹,龍華區通過加大農村生活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善,包括建設硬化村巷、休閑文化廣場(點)、宣傳欄等項目,不斷推動文明生態村建設。截至目前已創建文明生態村257個,占全區自然村總數的85.1%。潭豐洋是羊山南部片區最大的濕地,龍華區正以此為軸心,結合周邊仁臺村、斌騰村的美麗鄉村建設,以及當地石斛基地、蘭花基地等特色農業品牌,輻射帶動遵譚、龍泉周邊的郊野公園示范點的建設,連片打造“一軸多點”的具有龍華特色的郊野公園示范區,不僅可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還能帶動本地村民致富。
龍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突出抓好冬季瓜菜、石斛、花卉、大葉油草、花梨等重點特色產業,擴大一村一品打造,培植一批高收入產業村。與此同時,加速推進文明村旅游品牌打造,著重在民宿、自行車騎游等能快速帶動群眾增收的項目上做文章。加大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力度,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連片打造精品文明生態村,用五年時間實現文明生態村全覆蓋,進一步提高農村文明程度。
昌道村墻上的壁畫,成為村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瓊山
調整產業結構 發展特色經濟
海口網11月6日消息(記者史瑞麗 特約記者林先鋒)文明生態村創建過程中,瓊山始終堅持“一軸兩岸四片,三色三美,魅力瓊山”思路,把著力點放在發展生態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和可持續發展上,并與塑造“三色三美 魅力瓊山”文明生態村品牌相結合。
瓊山創建文明生態村,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橡膠、胡椒、水果、花卉、瓜菜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淮山、牛大力等品牌,并創新經濟生產模式,整合農村土地資源,發展基地農業、莊園經濟,向基地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今年,新建文明生態村15個,鞏固提升文明生態村至少40個。
同時,依托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引導各村根據本村特點和市場需要,走“一村一品”“多村一業”“一鎮一業”的路子;利用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引導創建村依托自身優勢,積極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鄉村旅游業,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此外,瓊山區大力整合古色、紅色、綠色等“三色”資源, 創建與塑造“三色三美 魅力瓊山”文明生態村品牌相結合。深入挖掘美景、美事、美味等“三美”風情,通過編撰《三色三美 魅力瓊山》文明生態村游記,打造“三色三美 魅力瓊山”文明生態村品牌。
美蘭
培育休閑旅游 振興鄉村活力
海口網11月6日消息(記者曹馬志 特約記者梁崇平)美蘭區以文明生態村建設為載體,采取“藤結瓜”的方式將各個景點和沿線的文明生態村有效連接,全方位整合資源,引進公司重點打造了演豐鎮紅樹林片區、三江鎮“鶴舞九湖”片區和大致坡鎮“十美鄉村”片區,加強旅游和文化要素,提升文明生態村創建質量。
推進文明生態村建設中,美蘭區2005年提出,將全區的文明生態村規劃為十個區片創建,2010年提出,將北沿東海岸線南至海文公路的塔市至東寨港紅樹林旅游片、三江灣綠色生態片、大致坡紅色文化片連成一體“一廊三片四特色”的文明生態村創建思路。2011年起,美蘭區結合綠色慢行道建設,以“以藤結瓜”的方式將沿線的文明生態村有效連接,突出了海洋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特色、僑鄉文化特色及美食文化特色,突出鄉村體驗、健身休閑功能,積極培育鄉村觀光旅游產業,將“綠道”變為游客觀光消費之道、農民增收致富之道,將文明生態村變為各個觀光景點。
截至2017年,美蘭區建成文明生態村759個(含三江居),占全區自然村總數的89.6%。2015年,演豐鎮全面完成208個自然村莊創建任務,實現文明生態村全覆蓋,建成祿尾、長寧頭、瑤城、山尾頭、桃園等一批經濟富裕、環境優美、文化豐富的旅游精品示范村。
?
?
相關鏈接:
守護文化根基——海口秀英區推進文明生態村建設經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