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道村墻上的壁畫,成為村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瓊山
調整產業結構 發展特色經濟
海口網11月6日消息(記者史瑞麗 特約記者林先鋒)文明生態村創建過程中,瓊山始終堅持“一軸兩岸四片,三色三美,魅力瓊山”思路,把著力點放在發展生態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和可持續發展上,并與塑造“三色三美 魅力瓊山”文明生態村品牌相結合。
瓊山創建文明生態村,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橡膠、胡椒、水果、花卉、瓜菜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淮山、牛大力等品牌,并創新經濟生產模式,整合農村土地資源,發展基地農業、莊園經濟,向基地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今年,新建文明生態村15個,鞏固提升文明生態村至少40個。
同時,依托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引導各村根據本村特點和市場需要,走“一村一品”“多村一業”“一鎮一業”的路子;利用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引導創建村依托自身優勢,積極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鄉村旅游業,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此外,瓊山區大力整合古色、紅色、綠色等“三色”資源, 創建與塑造“三色三美 魅力瓊山”文明生態村品牌相結合。深入挖掘美景、美事、美味等“三美”風情,通過編撰《三色三美 魅力瓊山》文明生態村游記,打造“三色三美 魅力瓊山”文明生態村品牌。
美蘭
培育休閑旅游 振興鄉村活力
海口網11月6日消息(記者曹馬志 特約記者梁崇平)美蘭區以文明生態村建設為載體,采取“藤結瓜”的方式將各個景點和沿線的文明生態村有效連接,全方位整合資源,引進公司重點打造了演豐鎮紅樹林片區、三江鎮“鶴舞九湖”片區和大致坡鎮“十美鄉村”片區,加強旅游和文化要素,提升文明生態村創建質量。
推進文明生態村建設中,美蘭區2005年提出,將全區的文明生態村規劃為十個區片創建,2010年提出,將北沿東海岸線南至海文公路的塔市至東寨港紅樹林旅游片、三江灣綠色生態片、大致坡紅色文化片連成一體“一廊三片四特色”的文明生態村創建思路。2011年起,美蘭區結合綠色慢行道建設,以“以藤結瓜”的方式將沿線的文明生態村有效連接,突出了海洋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特色、僑鄉文化特色及美食文化特色,突出鄉村體驗、健身休閑功能,積極培育鄉村觀光旅游產業,將“綠道”變為游客觀光消費之道、農民增收致富之道,將文明生態村變為各個觀光景點。
截至2017年,美蘭區建成文明生態村759個(含三江居),占全區自然村總數的89.6%。2015年,演豐鎮全面完成208個自然村莊創建任務,實現文明生態村全覆蓋,建成祿尾、長寧頭、瑤城、山尾頭、桃園等一批經濟富裕、環境優美、文化豐富的旅游精品示范村。
?
?
相關鏈接:
守護文化根基——海口秀英區推進文明生態村建設經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