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鎮靚麗的鄉村小道,吸引眾多游客騎行休閑。
“看了非常震撼,感覺鄉村振興戰略海口先行一步”“今天的參觀收獲很大,回去后打算組團再來深入學習”……12月5日,全省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與會代表,先后參觀了解了石山鎮的美社村、美富村、施茶石斛基地以及永興鎮的馮塘村等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期間,頻頻拍照并提出中肯建議。
參觀期間,與會代表深入鄉村,細品文化產業,實地感受海口創建文明生態村取得的成果,對海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做法及經驗點贊。
“海口農村產業發展值得推廣”
“海口文明生態村的建設有硬件有軟件,硬件建設完全結合當地地形地貌和村落原生態狀況,軟件是文化,特別是鄉賢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特色非常明顯,如我們的家訓、家風。這是維系中華民族延續的重要精神基因,需要傳承和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參觀中,萬寧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楊志斌接受采訪時說,“同時,海口農村產業發展中‘企業和農民合作’的模式非常成功,把原先閑置的土地、房子利用起來做一些修繕,在不改變原貌、發揮作用的前提下,把它設置成咖啡店、休閑點、書屋、國學堂等,對于盤活、提升農村的文化氣息氛圍起到很大作用,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環,這種模式非常值得推廣。”
“一切離不開產業支撐,美麗鄉村也好,共享農莊也好,文明生態村也好,名稱可能各有側重,但內涵的基本東西不能缺乏。”楊志斌建議,保護生態,要保留農村風貌的特色,“特別是鄉土人情,這些能夠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東西都要保留,沒有文化的內核,農村硬件建設得再好,也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也不是鄉村振興戰略要達到的目標。”
“將學習海口的文化傳承培養”
文明生態村不僅要環境美,更要講文明,樹新風。在美富村,此前建設了全省第一家家風家訓館,同時,家家戶戶都有家風家訓。村民家門口都掛著家訓的牌子,每一家都不一樣。實際上,美富村里掛出來的是看得見的家風家訓,沒掛出來的是感受得到的淳樸民風。
“剛剛參觀完這些村莊,感覺建設不僅注重面子,而且注重里子,面子就是村莊美化亮化硬化綠化等做得非常好,整體基礎設施很完善,里子覺得特別注重文化的挖掘,比如鄉賢文化、家風家訓的文化,還有文明家庭的評選、星級家庭的評選等等,這都是提升村民素質很好的抓手和載體,也是打造鄉村內涵很有力的渠道,剛看過的這幾個村都是海口鄉村振興生動的實踐。” 三亞市文明辦主任張紅艷告訴記者,“三亞雖然也在同步做這些工作,如下午4點半課堂、孩子讀書室等,但下一步要向海口學習這樣的文化傳承和培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