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學習借鑒先進經驗 全力推進城市更新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當前,海口市規劃、市政、園林等部門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赴新加坡專題培訓成果的轉化,認真學習借鑒廈門等先進城市的經驗,堅持“科學地規劃、合規地建設、綠色地發展、優化地管理、貼心地服務”,全力推進以凈化綠化彩化亮化美化“五化”為重點的城市更新工作,力爭盡快見到成效。
讓規劃更科學
今年9月底和10月初,我市分別以“熱帶濱海花園城市建設”和“城市精細化管理”為主題舉辦了兩期赴新加坡專題培訓班。培訓班學員、市規劃委員會主任龍舒華深入學習了新加坡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先進經驗。
“我們正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論斷、新提法、新舉措,按照省委七屆三次全會和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的要求,加快赴新加坡學習成果的轉化,在‘多規合一’一張藍圖下,做好城鄉規劃編制,加快推進城市更新。”龍舒華說。具體來說,一是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學習借鑒新加坡城市規劃先進經驗和精細化管理做法,特別是新加坡城市規劃體系的亮點和特色,學習新加坡克拉克碼頭規劃改造,璧山、宏茂橋社區改造,歷史街區保護等成功案例,高起點打造海甸溪兩岸、南渡江兩岸等濱水區域,同時做好海口騎樓老街保護與改造,建設具有海口特色的城市風貌與宜人的公共空間環境。二是高起點、高水平做好新海港規劃建設,從城市形態設計、現代化城市空間打造等多維角度,完成好《新海港綜合規劃》編制工作任務。三是抓住“一帶一路”、北部灣城市群、瓊州海峽經濟帶建設、“海澄文”一體化等重大機遇,朝著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的目標,注重產城融合、港城融合、城鄉融合,從產業發展、交通網絡構建、美麗鄉村、濕地保護等方面進行專題研究,高標準、高質量地編制《濱江濱海綜合規劃》。
讓管理更精細
路面井蓋松動下陷,稍不注意,開車經過就顛得難受,車來車往碾壓井蓋產生的“咣咣”聲響不斷……這是困擾著海口城市管理的“痛點”。可喜的是,近日這個“痛點”在海府路、和平南路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據市市政管理局局長周健介紹,為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城市管理像繡花一樣精細”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市主動借鑒德國井蓋修復技術,以海府路為示范,采用“瀝青熱再生”新技術、“修路王”新設備和“一體式防沉降井蓋”新材料,對該路全線700多個井蓋全部進行更換,有效地解決了傳統井蓋遭受碾壓之后易發生下沉、松動,導致行車顛簸、噪音擾民等問題。
“這些新換的井蓋很不錯。”市民韋春梅說,她家就住在海府路邊上,之前每天晚上一有車輛經過,車輛駛過松動井蓋帶來的噪音都會困擾著她和家人的休息,“現在可以安靜地睡覺了”。
此外,市市政管理局還學習借鑒新加坡和廈門的先進經驗,按照城市更新的理念,對海府路、白龍路兩條“超期服役”的道路進行升級改造,采用“人行道24小時不間斷作業”以及“機動車道日間不封閉無痕作業”的模式分段實施,鋪上了標準的透水瀝青、畫上了醒目的黃線、加裝了厚重的安全護欄,既有效地解決了路面病害、人行道磚損壞、路緣石破損等問題,又將過往車輛通行的影響降到最低。
讓城市更美麗
今年7月底,海口市黨政代表團專門赴廈門學習城市治理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期間,廈門白鷺洲公園的綠化經驗和城市園林建設新思路給市園林局局長劉名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來后,市園林局按照“簡約、儉約、大氣、通透”的原則,對濱海大道、龍昆南路、椰海大道、海秀東路、國興大道等五條道路進行綠化改造,同時融入“海綿城市”理念,在部分道路綠化帶改造中形成植草溝,保證雨水充分滲透。
如今,以上五條道路均種上了椰子樹、大葉油草等本地樹本地草,面貌煥然一新。市民周任標說,改造后的龍昆南路綠化帶,看起來比之前更加寬敞、大氣,“一眼望去綠油油的,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特別是到了晚上,景觀燈照射在挺拔的椰子樹上,非常漂亮。”
11月4日,廈門園林綠化重建提升指揮部工作組應邀前來支援和幫助我市做好“五化”工作。劉名松表示,接下來市園林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認真學習新加坡、廈門等先進地區,完善我市綠道系統建設,打造通透的濱江、濱海園林景觀,抓緊推進海秀快速路橋梁垂直綠化和環島高鐵(海口段)沿線高架橋垂直綠化建設,為市民游客營造更加美麗的城市環境。
記者林韋瑋
(海口網12月7日訊)
?
?
?
相關鏈接:
海口城市更新改善生活環境 給市民帶來福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