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的美麗鄉村浪論村。本報記者蘇曉杰攝
翻看昌江今年的美麗鄉村規劃不難發現,推進建設的村子既有木棉花開地區的風景村,也有深具濱海特色的小漁村,還有呈現歷史發展變遷的古村,在實現村村景不同、處處有特色的同時,也都能體現出昌江山海黎鄉的地域民族特色。
駛出西線高速進入昌江黎族自治縣,就在路口的石碌鎮山竹溝村很難不引起人們的注意:掩映在綠樹叢中的黎族特色民居,讓人一進入昌江就能感受到獨特的民族文化。
地處深山之中的王下鄉浪論村,有著“隱藏”在群山之中的連排洋房,以蒼翠山峰為背景,為其蒙上了一層不入此山不見其蹤的神秘。
在昌江,不論是山竹溝還是浪論,風情萬種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還有很多。近年來在昌江縣委、縣政府的努力下,打造出了一批有美景有產業也有人氣的村莊,在它們的點綴下,“山海黎鄉大花園”顯得絢麗多彩。
因地制宜各有特色
在昌江縣城鄉與住房建設局的辦公室里,副局長符聲聰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
“今年建設的14個美麗鄉村,縣里一共整合了1.5億元資金,力度前所未有。”符聲聰說,雖然由住建部門規劃,但美麗鄉村打造的主動權卻交到了村莊所在鄉鎮的手上,一改往日管理部門繁多、操作繁雜的狀況。
“每個鄉鎮最突出的亮點是什么,哪個村子資源好、基礎好,只有當地最清楚,這也避免了美麗鄉村建設千篇一律。”符聲聰介紹到,為了統籌建設,縣里開了超過30次推進會議,就是要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翻看昌江今年的美麗鄉村規劃不難發現,推進建設的村子既有木棉花開地區的風景村,也有深具濱海特色的小漁村,還有呈現歷史發展變遷的古村,在實現村村景不同、處處有特色的同時,也都能體現出昌江山海黎鄉的地域民族特色。
巧用資源帶旺鄉村游
在七叉鎮七叉村委會的苗村里,村民小組長林桂春正帶著村民們一起打掃著村里的衛生。“等到明年木棉花開時,這里會建成一片采摘園,到時候游客的體驗就更豐富啦!”林桂春說,自從村里旅游人氣越來越旺,村民都開始思考如何吃上“旅游飯”了。
不僅是在苗村,在昌江的木棉花開旅游圈里,村村都開始與旅游發展接上軌。在昌江2017年的魅力鄉村建設規劃里,包括叉河鎮排岸村、七叉鎮乙在新村、只萼村、白石村、大章村、保營村、田頭村在內,均圍繞著木棉花開這一主題做文章,并旨在呈現出不同的旅游元素,引導村民融入到全域旅游的發展中去。
在建設過程中,昌江還避免了大拆大建,利用起村中現有的資源,引導村民發展民宿、客棧,讓美麗鄉村都具備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既要讓游客來,還要讓游客留下來。
鄉村建設讓百姓生活好起來
符聲聰說,在美麗鄉村建設啟動之初,昌江就定好了基調:既要面子也要里子,還要充分了解老百姓的需求。為此,昌江首先思考著“能為老百姓帶來什么”的問題,在建設初期便著力推進基礎設施和“五網”建設,首先讓百姓的生活好起來,隨后再根據村子的特點和老百姓的意愿確定發展方向,實現建設一個、做成一個的目標。
據悉,昌江在今年美麗鄉村建設前開展的專家評審,一直持續到了8月份,為的就是做足前期工作,實現順利開工。如烏烈鎮的道隆村,在村民和專家的共同商議下,確定了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切入點,打造萬畝花海的建設目標。
“打造美麗鄉村,不是為了游客而打造,而是為了百姓而打造,我們正在努力建設以老百姓為中心的美麗鄉村。”符聲聰坦言,理清了這一思路,就不愁昌江建設不好“山海黎鄉大花園”。
石碌鎮山竹溝村黨支部書記陸軍題:美麗鄉村美的約定
昌江黎族自治縣石碌鎮山竹溝村,鄉村小道兩旁綠樹成蔭,一棟棟黎家民居在綠樹掩映下別有風情,不論漫步在鄉村小道,還是走過房前屋后,處處是干凈整潔、風景怡情。
“從2010年到現在,村子是徹底變美了。”村黨支部書記陸軍題說,2010年山竹溝村創建文明新村,實施開展村容村貌美化、綠化、凈化的三大行動,不僅把村民房屋從舊地搬到了新址,茅草房統一改造建設成了美觀牢固、具有濃郁黎族風情特色的平房。
現在,長期保持環境衛生成了山竹溝村里最基本的“約定”,全村定期開展衛生集中整治、清理衛生死角,讓村子先后榮獲省級文明生態村、小康環保示范村、全國“美德在農家”等榮譽稱號,近日還獲評海南省三星級美麗鄉村。
生活變好了,村民也團結一致發展集體經濟。“村里的毛豆產業一年比一年好,成立的黎族手工藝產品合作社已經納入了32戶農戶,現在要用‘互聯網+農戶’的形式發展旅游產品啦。”陸軍題介紹到,利用山竹溝村靠近昌江高速路口的區位優勢,村里還在著力發展鄉村旅游。
?
?
相關鏈接:
昌江村民陶鳳交堅持25年種海防林 榮登10月“中國好人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