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中國經濟加速轉型發展,中國社會處于向現代化社會大轉型、大變革的歷史進程,社會結構、社會分層、社會流動出現新態勢,社會矛盾、社會價值、社會心態呈現新特征。傳統治理理念、方式失效,治理能力已不適應現代化國家的要求。
直面鄉村治理五大短板
短板一:農村空心化與鄉村參與
鄉村人口從2005年的近7.5億減少為2014年的約6.2億,農村空心化趨勢日益明顯。
村里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和留守兒童等“三留守”群體參與意愿與能力有限,導致鄉村治理主體缺失,村民參與村級公共事務乏力。
部分鄉村甚至連村兩委換屆選舉都缺乏合適人選,班子成員老齡化日益嚴重,只能勉強扮演“維持者”的角色。
短板二:土地分利化與鄉村廉潔
農村土地資源成為“香餑餑”,也成為“蠅貪”高發地帶。
一些農村村級權力尤其是村主任和支部書記缺乏有效監督,在頻繁的土地流轉或者征用過程中以權謀私。
部分村莊憑借集體土地收益積累了大量的集體資金和物業資產,同樣缺少有效監督,“小官大貪”突出。
短板三:村級黑惡化與鄉村穩定
與“小官大貪”相交織,村級權力灰色化甚至黑惡化有所抬頭,一些地方村霸問題較突出。
他們利用宗族惡勢力或黑社會流氓,干擾村級換屆選舉,侵占村級集體資產,欺壓農民群眾。
一些村霸還滲透村干部隊伍,侵蝕農村基層政權。
短板四:維權信訪化與鄉村法治
農村法律服務比較缺乏,農民缺少有效的維權方式,更多地采取信訪而非法律途徑來表達訴求和維護權益,“信訪不信法”。
短板五:文化多元化與鄉村風氣
隨著人口流動性的增加,農村社會文化風氣呈現多元化,但在部分地區并沒有帶來農村精神財富的有效積累,反而使一些不良社會風氣有所抬頭。
不贍養老人的不孝之風,大操大辦的人情之風,建廟問神的迷信之風,執迷不悟的賭博之風等,與農村原本的勤儉家風、樸實民風和文明鄉風格格不入。
“微創新”多元探索鄉村善治
為回應農村空心化帶來的村民參與難題,一些地方嘗試將鄉村治理重心下移,在行政村以下尋找鄉村治理的微單元,提升鄉村治理的參與力。如理事會、議事會、政經分離模式。
針對各地屢屢出現“小官大貪”“村霸”等問題,一些地方采取諸多措施來加強農民的監督權、管理權和決策權,以“權利制約權力”,從而規范微權力,保障鄉村治理的廉潔力。如監委會模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