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北京展覽館展出的“砥礪奮進的五年”成就展上,一組“復興號”標準動車組模型,吸引了大批市民關注的目光。模型威武霸氣,做工精致,連一扇門、一扇窗都清晰可見。參觀者紛紛感嘆,“復興號”動車了不得!
時間往前推半年,2017年6月25日,中國標準動車組被正式命名為“復興號”,于6月26日在京滬高鐵正式雙向首發;再往前推一個月,今年5月“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期間,20個國家的在華留學生選出了他們心中的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力壓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排名第一;而在昨天(12月6日),西成高鐵(西安—成都)正式開通運營,新車型“黃金眼”,參照了“復興號”設計而成。
毫無疑問,“復興號”的亮相,象征著中國高鐵進入了嶄新時代。而其背后,是黨和國家的領導下,我國科研機構、專家學者和鐵路部門等,一起攻堅克難,“六年磨一劍”的成果。與“和諧號”相比,“復興號”的亮相,不僅是動車名稱有變,在車輛速度、配置、細節、安全、舒適性等方面,都有了顯著提升和改變。
而當我們走近“復興號”,不難發現,更令人心生驕傲是:它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在高速動車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占了84%;與“和諧號”設計壽命為20年相比,“復興號”的設計壽命達到30年……所有這些,都不止標志著中國鐵路技術裝備達到領跑世界的先進水平,更象征著中國高鐵和中國人的生活進入了一個嶄新時代。
科技改變生活,技術重塑生活。一起進入嶄新時代的,不只是技術和硬件,還有人們的思維觀念和生活方式。從慢悠悠的綠皮慢車到快車和特快,從“和諧號”到“復興號”,今天我國已經建立起了現代化的鐵路網和發達的高鐵網。其中,高鐵里程達到2.2萬公里以上,僅動車組列車就承擔了50%以上的鐵路旅客發送量。這意味著,每一天,全國都有400多萬旅客享受著高鐵帶來的便捷生活。越來越多的人們,已經習慣了出門探親乘坐高鐵;越來越多的上班族,不再為生活工作在異地而發愁。“雙城生活”、“早上吃泡饃,中午吃火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相反,已是每天都可以觸摸和感受的真實圖景。
這一切,都得益于我國創新發展的正確方向和新的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譜寫了自主創新的新篇章,一項項令人欣喜的重大科技成果一一面世。而在“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除了“復興號”動車組模型、諸如“蛟龍號”載人深潛模型、中國“天眼”、“遼寧艦”航空母艦、國內首臺400馬力無級變速拖拉機、“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模型等等科技創新成果,都一一陳列,讓參觀者大飽眼福。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歷史節點,這句話顯得更為可貴。“復興號”亮相世人眼前,不僅代表了我國高鐵領域創新探索的最新成就,同時其背后承載的“六年磨一劍”的精神,更為我國其他領域的科技創新提供了借鑒。我們有理由期待,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將很快出現,深刻改變你我的生活。
?
?
相關鏈接:
現場參觀人數超百萬:“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如何“吸睛”?
【砥礪奮進的五年?合肥篇】依法治市的“合肥路徑”
“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展期延長至12月31日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