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12月17日下午,為了追慕余光中先生詩魂,兩岸詩會組委會、海南省臺辦主辦的“家國情懷、夢回鄉愁”追思會在海口水巷口國新書苑舉行,現場氣氛肅穆凝重,余光中的海南詩友們紛紛用詩歌來表達對先生的追思。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余光中的海南情緣:多次赴瓊講學點撥海南學子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7-12-18 09:00

      2013年,余光中在海口的《鄉愁》專場音樂會上接受詩人舒羽的采訪。唐小平攝

      余光中與海南的六次緣分

      頭戴方格小皮帽,架著金邊眼鏡,一身淺色西裝裹著瘦弱的身板,2013年12月28日晚,在海口新國賓館舉行的2013年兩岸詩會招待晚宴上,記者第一次見到小時候語文課本中,那首熟讀的《鄉愁》的作者余光中先生。

      鎂光燈照耀下的余光中滿頭白發,卻精神矍鑠,與夫人范我存挽著手,舉手投足間盡顯儒雅文人氣息。

      在宴會致辭中,余光中深情地講述了他與海南的四次緣分。

      “我和海南島已經有四次緣分,第一次是在1938年,那時候日本侵略中國,母親帶著我從淪陷區,輾轉到了上海,又坐了一條輪船,經過香港,要去安南,船必經的就是瓊州海峽,那時候我才9歲。再就是十年前海南師范學院請我來講學,停留了三天,那一次去西部儋州參觀了東坡書院。5年以前,海南島要建國際旅游島,余秋雨先生跟我有一個對話,之后我們沿東部去到了三亞。這一次大概有機會去中部山區了。”

      余光中辭世后,記者梳理當年他來海南的一些新聞報道,并采訪與他接觸過的舊人時發現,他與海南的緣分不止他講述的這四次,事實上,至少有六次。

      記者在翻閱當年的新聞報道中發現,2003年底和2004年底,余光中連續兩年來到海南師范大學講學。擔任兩次講座主持人的時任海南師范大學中文系主任阮忠證實了這一點。

      而余光中最后一次有據可循的海南島之行,是在2014年春天,也就是他到海南參加兩岸詩會后的一兩個月,再次攜夫人到三亞參加了一次時間短暫的文化交流活動。余光中的這次海南之行短暫倉促,很多海南舊相識并不知曉。而時任三亞瓊州學院黨委書記的韋勇在臨時得知這一消息后,與余光中再續兩岸詩會之緣,兩人在一起談詩歌談生活。交談中,余光中感慨海南人民對他的深厚關愛,當時兩人還約定每年都到瓊州學院講學。

      約定還未履行,誰也沒想到,這次,是余先生最后一次踏上海南島。

      余光中與海南的詩歌情緣

      余先生一生寫詩,他與海南的緣分更離不開詩。

      2013年底,余光中榮獲兩岸詩會桂冠詩人榮譽,應邀到海南參加兩岸詩會。參會期間,他為瓊臺姊妹島落筆,留下吉言:瓊臺兩福島,南海一水通。字里行間,透露出滿滿的鄉情鄉愁。

      他的經典名作《鄉愁》在詩會中被多次吟誦,海南省還專門舉辦了以他的力作《鄉愁》為主題的專場交響音樂會。

      記者也有幸在海南省歌舞劇院親耳聆聽了那場交響音樂會。當晚,余光中走上舞臺,以“淡淡哀愁”的語調,為大家朗誦了那首《鄉愁》。雖然這首《鄉愁》已經被大家所熟知,但聽到他的深情朗讀,在場的觀眾還是禁不住鼻酸、流淚。

      余光中在回顧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時說,當時正值1970年代初,大陸和臺灣之間看不到一絲松動的跡象,于是他創作了一批以“鄉愁”為主題的作品,《鄉愁》就是其中一首。

      余光中坦言,當時自己對這首4段小詩并不十分滿意,一度將其放在抽屜里,直到某天整理抽屜,才發現這首詩還不錯,就試著投遞出去。出乎意料的是,因為這首詩順應了海峽兩岸期待交流的時代潮流,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兩岸同胞“渴望與親人團聚,渴望祖國統一”的共同心聲,再加上詩歌簡潔、形象、朗朗上口,引起深深共鳴,在大陸引起轟動。

      那場交響音樂會用朗誦、交響樂等多種形式將《鄉愁》演繹得淋漓盡致,讓余光中非常感動。他說,沒想到海南人民對他的《鄉愁》給予如此的厚愛,他幾乎是飽含熱淚看完了整場演出。

      余光中參加兩岸詩會的5天行程,都是在精神飽滿的狀態下進行的。他的忘年交、大陸詩人舒羽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回憶道,當時余光中全程都是跟大家一起坐大巴車,路上有點顛簸,但是他還是精神飽滿,甚至在路上整理新書目錄。在保亭的詩會活動中,每天晚上都與大家聊到很晚才休息。

      “余光中先生很喜歡海南的山蘭酒,雖然他不能喝多,卻很喜歡看大家喝,享受那種苗寨的淳樸民風和熱鬧氛圍。”省臺辦主任劉耿回憶說,每一次跟先生和詩人們聚餐都很熱鬧,席間大家吟詩喝酒非常盡興,有一次,自己即興創作的一首小詩還獲得先生的連連夸贊,督促他一定要出一本詩集,還主動提出要給他寫序。

      “沒想到,我的詩集還沒有出,他卻走了……”劉耿禁不住扼腕嘆息。他告訴記者,去年兩岸詩會在臺灣舉行,他還帶著大家專程去探望余光中,當時先生已感身體不適,一度閉門謝客,但聽說海南詩友一行到了臺灣,依然盛情邀請至家中做客。他對家人說:“海南的老朋友們來了,怎能不見?”

      多次赴瓊講學點撥海南學子

      余光中與海南的六次緣分中,有三次來到了海南高校,為學子們講學。兩次去海南師范大學講座,還有一次,是兩岸詩會期間到海南熱帶海洋學院講學,他也先后受聘為兩所高校的客座教授。

      時任海南師范大學中文系主任阮忠記得,這兩場學術講座,都因余光中先生的到來,全場爆滿。尤其是第二次到海南師范大學的演講,2000人的體育場座無虛席,盛況空前。

      “走到演講席前,先生脫去外套,然后拿起話筒。這時我就聽到身后的同學說‘還是老習慣啊,去年他在田家炳二樓報告廳做報告時就是這樣,一上來就脫外套,從頭到尾站著講。哪像77歲的老人家啊!’”阮忠對此記憶深刻。

      阮忠還記得,那次余光中先生的演講主題是《英文與中文》,他帶領學子們發現中文的美學內涵,還勉勵學生們要打好英文和中文的基礎。

      之后的提問環節,學生跟余光中先生進行了交流,先生站在臺上認真傾聽、回答。有同學問:“您作為一個文學大師和一位老人,怎么看待當前的臺灣時局?”他回答說:“我是一個中國人,文化的交流很重要,我們不要為了五十年的政治拋棄五千年的文化!”先生的回答博得了現場熱烈的掌聲。

      時隔近10年后,余光中再次來到海南,那時他已經是86歲高齡,參加兩岸詩會的他受邀來到海南熱帶海洋學院講座。記者也有幸親臨現場傾聽,現場依舊是學生老師臺上臺下擠得滿滿的,先生同樣也是站著從頭講到尾。他督促學子們要多讀經典名著,還跟學子們互動吟誦了自己的詩作《民歌》,先生帶領著大家,飽含民族情感,深情有力地一句句吟誦著,時至今日,當時的和誦聲依舊在耳畔回蕩:

    相關鏈接:
    余光中走了 鄉愁永遠都在
    從余光中先生的《鄉愁》談起
    余光中逝世,扯不斷的永遠是鄉愁
    悼余光中老師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侯賽 傅人意 梁昆] [編輯:(見習)劉爽]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