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先生送給伍立楊的書。
一位永不過時的詩人
在伍立楊眼中,余光中是一位永不過時的詩人。
事實上,余光中的《鄉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這首簡短又質樸的詩歌,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被介紹到大陸后,上至專家學者,下至普通受眾,都能輕輕吟誦,后還入選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它不僅喚起了人們的“鄉愁”,也為中文詩歌探索了一種新的可能。
不僅如此,余光中所作的《鄉愁四韻》還影響了一批音樂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楊弦、胡德夫、羅大佑等歌手演唱了將這首詩譜成曲的歌,至今,我們仍能在一些街角的咖啡館聽到歌手結滿濃郁鄉愁的吟唱:“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酒一樣的長江水,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
上世紀八十年代,余光中還寫過一首《控訴一支煙囪》的環保詩,如今看來仍對當今社會現象有所警醒。“用那樣蠻不講理的姿態/翹向南部明媚的青空/一口又一口,肆無忌憚/對著原是純潔的風景/像一個流氓對著女童/噴吐你滿肚子不堪的臟話。”詩作于上世紀80年代的高雄,發表后大大推動了當地改善空氣質量。
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也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時光易老,逝者如斯,不老的是文學,是不朽的經典,是余先生不老的鄉愁。
“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這是余光中的詩《尋李白》中的一句。而余光中的文學精神,永遠在場。
無論世事變幻,鄉愁,那一灣淺淺的海峽,讓我們時時瞻望、懷想,余先生,在不遠處的海峽那頭,淺笑吟詩,“鄉愁”再起……
?
?
相關鏈接:
悼余光中老師
余光中逝世,扯不斷的永遠是鄉愁
從余光中先生的《鄉愁》談起
余光中走了 鄉愁永遠都在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