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董峻)據農業部最新數據,1至11月我國海洋捕撈產量降幅較大,同比減少7.4%,海洋漁業資源養護取得明顯成效。
我國水產品產量由2012年的5907.68萬噸增長到2016年的6901.25萬噸,增長16.82%,為豐富城鄉居民“菜籃子”供給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過大的捕撈強度也對海洋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永續利用造成不利影響。
今年1月,農業部對海洋伏季休漁制度進行調整,統一并延長了休漁時間。這項制度自1995年起開始實施,是我國養護海洋生物資源的一項重要制度。新的休漁制度規定,每年從5月1日起,我國北緯12度以北的海域除釣具外的所有作業類型都要“船進港、人上岸”。
為進一步加大對捕撈強度的控制,我國調整完善了“十三五”海洋捕撈漁船“雙控”制度,確定到2020年全國壓減海洋捕撈機動漁船2萬艘、功率150萬千瓦,國內海洋捕撈總產量減少到1000萬噸以內。據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日前介紹,截至目前全國共壓減海洋漁船5000多艘、核減功率指標40多萬千瓦。
在降低捕撈強度的同時,我國還積極建設海洋牧場,進行“耕海牧漁”。目前全國已建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42個、海洋牧場233個,覆蓋海域面積超過850平方公里。海洋漁業大省山東堅持實施以“增殖放流+人工魚礁+藻場移植+智能網箱”為主的海洋牧場建設,海域生態系統得到修復,漁業資源增殖明顯。
?
?
相關鏈接:
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讓部分海鳥瀕臨滅絕?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