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齊的現代化民居和阡陌縱橫的農田,構成一派靜謐而多彩的田園風光。何時達攝??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陳溯)在中共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情況下,其料將成為一項重點工作在年末一系列官方重磅會議上部署開啟。
目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進一步提質增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成為中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中之重。農業農村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被中國確定為未來幾年需著力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根據規劃,中國鄉村將展現新未來。
城鄉差距縮小 農村更“宜居”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中國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新時代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對農業農村發展也提出了新要求,不僅要發展種養業,還要延長產業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僅要提高農民收入,還要讓農民上得起學、看得起病、老有所養,同時要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做到宜居、宜業,能夠吸引人們到農村創業,吸引城里人到農村度假、養生。
發展規模經營 農業更“現代”
鄉村振興根本還是要賦予鄉村更強的造血能力。為此,中國正加緊在農村發展現代農業、規模經營、創新經濟、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越來越多的傳統農民將化身為家庭農場、“農家樂”、農產品加工廠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的“老板”或者轉型為融匯新科技的“新農人”。
根據近期中國官方的部署,記者梳理發現,中國在推進農村“現代化”的過程中,有以下幾項要點。
一是加強資金支持。中國官方提出要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利用財政支持、稅費減免、電價優惠這些政策,重點扶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
二是發展綠色農業。宋洪遠表示,當前農業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的趨勢尚未有效遏制,綠色優質農產品和生態產品供給還不足,要進一步建立耕地輪作休耕、節約高效農業用水等制度,健全化肥、農藥等減量使用制度,完善秸稈、畜禽糞污等資源化利用制度。
三是讓小農戶共享現代農業發展成果。要將新型經營主體對小農戶的帶動能力作為政府扶持政策的重要衡量指標,同時要引導和組織小農戶通過土地入股、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等參與專業合作,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深改土地制度 農民更“安心”
根據新的工作任務,中國將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
中國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姜云長表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業經濟體制改革,要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的配置為重點,把農村沉睡的資源、資產喚醒。
土地承包期再延長意味著中國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從第一輪承包開始保持穩定長達75年。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表示,新政策確保了政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有利于保障農民權益,促進農村土地有序流轉。
目前,承包地、集體產權等確權工作正加緊推進,為即將展開的各項農村經濟改革打下基礎。農業部日前透露,2018年底完成全國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沒有懸念”。(完)
?
?
相關鏈接:
一位海歸農村青年的別樣“羊倌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