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橋墩挪離原址沙石掩蓋。
居民為引水將橋墩挖出挪走
長約60多米、寬約3米的加茂橋于1943年修建完成,此后兩年里也成了日軍從藤橋向保亭縣城輸送軍事物資的重要通道。1985年,一場洪水將這座加茂橋橋面沖毀,僅留下幾個橋墩孤單單地矗立在河面。次年,原南茂農場(現為南茂居)出資在加茂河上重新架起一座鋼筋水泥結構的大橋。“由于之前保護意識強,一大批紀錄侵瓊日軍罪行的重要遺跡遭到毀壞,也讓這幾處橋墩成了加茂鎮境內的最后一處二戰時期罪證類遺跡。
可就在12月18日,這處日軍侵瓊最生動的證據之一,卻被南茂居的職工們用挖掘機盡數鏟除。“我們有四五千人要喝水呀,農場(南茂居)的水井沒水,只能把這些橋墩移過去當成臨時水壩,達到抬高水位的目的,實在沒辦法才出此下策。”當被問及為什么要挖出這些有著特殊歷史意義的橋墩時,南茂居相關負責人黃延澤稱,他們只是將這些橋墩移到別處而已,并不算是毀壞遺跡。
記者19日下午在加茂河畔看到,幾處橋墩從水中挖出后,被移至離原址約五十米外,被泥沙完全掩蓋后堆成了一座臨時水壩。隨后,記者聯系到保亭縣博物館館長陳玉林,他表示,類似的侵華日軍罪行遺跡在省內還有很多,所以并沒有將其納入文物保護對象,目前也暫時不會針對此事作出相應對策。
“作為日軍侵瓊罪行的鐵證,怎么能輕易挖掘且挪動呢?如今‘慰安婦’事件受害者們雖然已相繼離世,但她們的后代仍將繼續通過各種渠道向日本政府討還公道。保護這些遺跡,就是為了讓這鐵一般的事實展示在全世界面前,讓否定日軍侵華罪行的人難以抵賴。”陳厚志坦言,好在這些橋墩挖出后還沒有被銷毀,他希望有關政府部門能盡快對這一侵華物證開展搶救性保護。
新聞鏈接
2001年7月,在志愿者陳厚志等人的幫助下,黃有良、陳亞扁、林亞金、陳金玉、黃玉鳳、譚玉蓮、譚亞洞、鄧玉民等8名海南“慰安婦”事件受害幸存者,前往日本提起訴訟,要求日本政府公開道歉還她們清白,并給予相應賠償。經過長達8年多的訴訟,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隨著黃有良老人于今年8月12日在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乙堆村家中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至此赴日訴訟的8名海南“慰安婦”原告均含恨逝世。
其中,陳金玉、黃玉鳳來自保亭加茂地區。而據陳厚志多年以來的調查顯示,加茂地區至少有55位有名有姓的受害者曾被日軍強迫做過“慰安婦”,不愿透露信息及身份的受害者更是難以計數。
?
?
相關鏈接:
海南首屆人工智能大會召開 與會嘉賓領略人工智能魅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