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21日電 (董菁覃博雅)人工智能是目前最火的行業術語,但對于多數消費者的體驗而言,距離還是有些遙遠。20日在京舉辦的2017第一財經數據盛典上,科大訊飛消費者事業群副總裁劉松林向人民網記者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身邊的諸多應用,描述了人工智能產品讓消費者們享受美好生活的未來。
劉松仁指出,隨著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人工智能其實已經“深入尋常百姓家”。以目前流行的科大訊飛輸入法為例,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的人工智能使其能嵌入翻譯22種方言和日韓法西等外語,消費者每天使用該輸入法進行交互的次數達到40億;又如集成控制音響、IPV機頂盒等設備的“小翼”,讓消費者躺在沙發上說句話就能實現“智能家居”;消費者們駕車時通過語音就可以進行導航、聽音樂、打電話,解放了雙手,增加了安全系數......發現記者使用手機錄音有些不方便,劉松仁就笑言“例子來了”——該企業馬上要出一款即插即用的手機語音轉文字外掛“小耳朵”,并考慮根據記者的建議加裝內存。
除了日常生活和出行所需,人工智能在司法、醫療和智慧城市方面的應用也大有文章,而這些層面上的獲益終將反饋到老百姓身上。劉松林對記者介紹,今年3月,科大訊飛與最高檢和最高法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打造中國的“司法超腦”——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三四線的檢察官和法官可以輕松通過人工智能進行輔助量刑,在知識存儲和檔案參考上與一流水平的法官和檢察官相當;8月,科大訊飛在安徽成立全國首家智慧醫院和首個人工智能輔助診療中心,僅看片準確率上就達三甲水平;此外,科大訊飛正為杭州進行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
這些圍繞在身邊的人工智能是怎么出現的?劉松林分享了集思廣益的心得。一方面,他們專門成立消費者事業群,針對消費者需求來研究技術和服務的提升;另一方面,自2010年起面向全社會提供了免費的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功不可沒。無論是個人還是創業團隊,均可在平臺上免費使用語音合成、識別、人臉圖像等技術來開發應用產品。截至目前,該平臺已聚集近50萬開發者。此舉不僅促進了企業自身產品的創新升級,還帶動了人工智能在社會層面上水平的提高,對人工智能的產品化有著助益作用。
劉松林在暢談人工智能與消費的關系時展望道,給每個人打造一位“千人千面”的人工智能助手,讓人們更好地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美好生活,將會是未來生活的美好場景。
?
相關鏈接:
百度與南方電網廣東公司合作共推電力產業智能化升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