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1日電回顧2017年的房地產市場,房價結束快速上漲,房地產開發投資進一步放緩。展望2018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在調控壓力下預計總體將保持穩定的態勢。而將視線放至更長的周期,則是中國房地產行業自1998年市場化近20年以來數量驅動時代的結束。今日鏈家研究院發布《品質時代——2018年房地產市場和行業展望》,指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使房地產進入到品質驅動時代。圍繞房屋的居住屬性,如何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的居住產品和服務是未來行,增長的核心價值。
回歸價值:2018年房地產市場的主調
(一)、雙拐點到來:銷售下降開發放緩
2017年新房銷量再創高峰,但量價增速都大幅回落。2017年既是1998年以來長周期的拐點,又是2015年以來短周期的拐點。2018年全國房地產由去庫存轉向去杠桿,市場總體進入平穩放緩階段。
(二)、一線城市向上修復,“北弱南強”分化態勢漸顯
2018年一線城市的成交量會在目前“跌到谷底”下自發修復。一線城市間的分化將會持續,北京的人口集聚和經濟活力相對弱化,而南方深圳的活力突出。
(三)、二線城市加速追趕,內部分化加速
在北京、上海高房價和人口政策的擠壓下,許多二線城市加快吸引人才,未來人口的流動方向更多向重點二線城市轉移,給城市房地產市場注入了較強的動力。二線城市內部將會出現新的分化,一些“明星二線城市”將會崛起、房價可能被重估。
(四)、城市內部居住價值凸顯/ 居住價值成城市內部定價主因
2018年,在整體低溫的市場中,各個城市內部房屋的價格將會逐步回歸居住價值。具有較好基本面支撐的地段和區域價格將會堅挺甚至上漲,而前期投資占比高、依靠“加杠桿”或者“炒概念”漲起來的區域和地段將會迎來回調。
(五)、城市圈之間出現分化,圈內城市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2017年環北京城市圈率先出現價格下跌。城市圈內部的聯動將會增強,周邊城市房價上漲較快,與中心城市的梯度差距不斷收窄。
(六)、二手房市場范圍向全國進一步擴展
一線城市二手房占比進一步提高,更多的城市進入二手房市場,2017年有24個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數超過新房。
(七)、住房供給主體更加多元,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更明晰
2018年中國房地產改革將更加區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將“住房”與“房地產”問題切割開來,實現“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政府履行好社會保障的職責,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品質時代:中國房地產新周期的需求變軌
與此同時,市場主體的需求也開始發生變化,我們觀察到如下幾種需求漸漸明朗成形,推動住房的需求從數量向品質轉變。需求的變軌促使中國房地產行業在2018走進“品質時代”。
(一)高收入家庭的改善性需求
這類需求主要集中在城市高收入家庭,大多數情況下,這類家庭已經有了一套房甚至多套房,但隨著收入的增長以及家庭成員的擴大,已有住房并不能滿足他們的改善性需求,所以需要換房、換購和改善。品質居住需要增量和存量兩方面來增加供給。
(二)中等收入家庭的首置需求
隨著大城市房價的上漲,首次置業的門檻越來越高。與郊區化、豪宅化的新房相比,二手房的總價、戶型和區位更加多樣化,且供應量相對更大,因此首置的品質居住主要依靠二手房市場。
(三)單身獨居人群的品質居住需求
全球范圍內獨居正在成為新的生活潮流。適齡未婚青年偏好于可負擔的小戶型單身公寓,出行便利、配套便捷的互聯網以及豐富的社交場所。離婚未再婚中青年則傾向于面積適中、配套公園、健身休閑場所。獨居老年人既需要強烈的親屬朋友陪伴的心理需求,也需要簡單的健身設施,而身體機能的退化對于居家醫療、居家護理需求旺盛。
(四)老齡人口的分散式居家養老需求
全球人口總趨勢而言,全球范圍內老齡化趨勢在不斷加深,居家養老則成為老年人主要的居住狀態,其中以與配偶或子女居住為主要方式。日本UR(都市再生)機構通過對存量房屋進行重新設計和改造,推出適合老年人口居住的產品。這些老齡公寓分散在正常的社區之中,使老年人能夠與年輕人共同生活。運營商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安全監護等服務,這種分散式、服務式養老公寓得到老年人的青睞。
?
相關鏈接:
海口某公司員工截留公司資金購買房產 獲刑2年6個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