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區盡顯古樸韻味。
保護歷史文脈提升品位
沿著平坦的青磚路緩緩而行,咸水井、聚善庵,諸多歷史文物保存完好,裝裱于墻上的“園內里記憶”黑白照片展示著這條老街區的過去:戴著斗笠的樸實農民、推著石磨的婦女、穿布衣的孩童嬉戲……不禁有一種穿越的感覺,仿佛被帶入了園內里古樸、厚重的歷史。
明洪武二十八年,為防倭寇海盜搶劫,建海口所城,筑古城墻。園內里位于古城墻南門之外,大英山東湖北岸,為山青水綠之地。清代,海口人口速增,居民辟田園,建住宅,遂發展為村落,俗稱“園內村”。后來,海口獨立設市,拆城墻,擴街巷,園內村劃入城區,正式定名“園內里”,沿用至今。
站在園內里88號旁,眼前是一口水井,旁邊碑文顯示,該井修于乾隆年間,井水長年涼爽,因有咸味,故稱為“咸水井”。
“幾百年來,依靠這口水井,園內里人深知要飲水思源。”林素玲介紹,園內里社區有著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雙創”啟動后,龍華區和街道辦以“改造居民生活現狀,滿足基礎功能需求,保護歷史文脈根基,提升街巷環境品位”為重點,深入挖掘具有鄉土特色的街巷文化,注重對古井、聚善庵碑文等歷史文物的保護,讓這些遺址成為海口城市歷史變遷的重要見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