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機器采收的棉花。 張麗 攝
“種植機采棉畝產400公斤,機采費每畝僅需180元,若人工采收每畝需1000多元,僅此一項每畝節約成本800多元。”23日,在新疆溫宿縣共青團管理區阿孜干布拉克村的村委會大院內,李曉云正在給十幾位棉農分享著種植棉花的心得。
42歲的李曉云是當地種棉大戶,種棉花有20年。雖然擁有2000多畝地,但今年他只試種了191畝機采棉,僅棉花收益就達20余萬元。除了400多畝核桃外,余下的全部對外承包,今年總收入不菲。
20多年前,李曉云從新疆塔里木大學畢業后,回溫宿縣國士局工作,不久辭職后到村里從事棉花種植。閑暇時,李曉云除了重溫農業種植方面的書籍,還常到兵團一些先進的規模化棉花種植區去考察。
“敢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定是贏家。”李曉云認為,別人都不敢做的事,就要堅持干下去。在他看來,農民搞種植要講科學,種得多不如種得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