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在龍舌坡社區綜合文化站練習書法。
升級硬件
街巷顏值蝶變
每天早上,龍舌路上的海南粉店常常會“爆滿”,就餐的市民有時甚至在門口會排起長隊,只為吃上一碗特色的海南粉。“我吃過很多家海南粉,這家味道比較地道。”龍舌坡社區的老居民肖阿公說。
記者看到,干凈整潔的店里,十余張木桌坐滿了吃早餐的食客,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湯粉、湯面鮮美飄香,充盈店內。
“原來這里是簡陋的平房,我們接過來后進行了全面的改造。”海南粉店合伙人李女士說,店內重點突出本土特色和細節,墻壁立面上繪有穿著少數民族服飾的黎族人家傳統的海南湯粉原始制作場景,讓人們了解海南粉的悠久歷史。“好的環境,大家才愿意坐下來;美食飄香,大家才能成為回頭客。”
“‘雙創’過程中,有許多像海南粉這樣的沿街店鋪走向規范化、標準化。”肖師孟說,通過挨家挨戶的宣傳動員,建立嚴格“門前三包”制度,嚴管重罰,多年的臟亂差現象不見了蹤影,入店規范經營成為常態。
店鋪外的背街小巷同樣在“雙創”中升級改造換新顏。以龍舌路為例,在許多市民的印象中,原先的這條路曾經是“臟亂差”的糟心路,排水不暢、道路破損、路燈不亮、綠化率低、供電設施不完善、衛生死角多、環境雜亂。通過修復局部破損路面、瀝青罩面、排污管清淤、人行道鋪設面包磚、兩側立面街景粉刷等,風景煥然一新。12月26日,記者行走龍舌坡路上,入目可見的是干凈整潔的硬化平整地面,綠化帶修剪齊整,一盆盆三角梅吐露芬芳,墻壁上盡是生動的宣傳畫。整潔舒適的生活環境,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
健全功能
社區服務蝶變
走進龍舌坡社區綜合文化站,這里有電子閱覽室、圖書閱覽室、書畫交流室、多功能活動室、文藝活動室、輔導培訓室、道德講堂等,有專人管理,按時開放。特別是每天下午周邊學校放學后,許多學生都喜歡到此閱讀或做作業。
為了加強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社區精心購進了大量兒童讀物、科普讀物、漫畫,配備了優秀的國內外動畫片、革命傳統教育片等供孩子們免費借閱。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應該讓孩子們到社會實踐中去體驗、去創造,培養愛心和責任感。”肖師孟說,因此社區積極整合各種資源,全方位、多層次地溝通協調,促使學校、家庭、社區三方結合的教育網絡日趨完善。
為了給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政務服務,社區專門在一樓建立便民服務大廳,設置了黨務、民政事務、計劃生育、社會保障等多個窗口,提供老年人優待證和社保卡辦理等12項服務,向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務。
“社區就是我第二個‘家’。”來自東北的“候鳥”老人張女士告訴記者,每天吃過飯,就來社區廣場和朋友跳跳舞,閑暇時學習書法、繪畫,“海口不僅暖和,環境好,社區服務很貼心,生活在這里特別開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