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點份外賣被騙近兩千元
市民要注意保護好個人信息
海口網12月28日消息(記者李云川)動動手指就能點餐并送貨上門,實在是件很便捷的事情。可是,柴先生通過“餓了么”點餐平臺點了一份31.8元的外賣,最后被騙了近2000元。本報在此提醒,請注意保護好個人信息,以防上當受騙。
14日晚6時30分,柴先生通過“餓了么”點餐平臺點了份31.8元的外賣。約10分鐘后,柴先生接到自稱商家打來的電話,說他點的黑椒豬排沒有了得換一樣,價格高點都沒關系,象征性地補上2元差價就行。因對方信息和柴先生的訂單一模一樣,他就沒有產生懷疑。對方告知2元差價通過支付寶支付,只要柴先生把付款碼上的數字告訴對方就行。柴先生報了付款碼,對方說跟柴先生聊天耽誤了掃碼,付款碼1分鐘更新一次,需柴先生再來一次。柴先生再報了一次。這時電話那頭傳來了清晰的音響聲:您已收到付款986元。柴先生這時也收到了付款通知,便問對方怎么回事。對方說系統出問題了,馬上把多收的錢退回來。不過,錢一直沒有退回來,柴先生再撥打過去,對方的電話再也無法接通。
柴先生通過賬單發現,對方1分鐘內刷走他兩筆錢,第一筆986元,第二筆991元,總計1977元。可見,對方第一次說沒刷上是為了拖延時間,刷走他的錢。因為,付款碼交易有一個規定,1000元以上需要密碼,1000元以下則可以免密。等柴先生醒過神來,之前點的黑椒豬排外賣已按時送到了。
柴先生報案后,警方介入調查。據了解, 柴先生是支付寶老客戶,這次被騙主要是因為對方說出了自己的詳細信息,放松了警惕。點外賣的流程大致如下:用戶通過平臺,向商家點餐;商家接單后,開始制作;接到平臺指派后,騎手到商家那里取餐并開始派送。盡管多個環節都有可能泄露信息,但如果用戶在使用平臺的時候,勾選了匿名購買或者隱私保護,那么真實的電話號碼不會顯示出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虛擬號碼。這一功能,稍大一些的點餐平臺都具備。
本報在此提醒市民,如果有條件進行匿名設置,對個人信息必然能夠起到很好的保護;如果不行,得記住,任何時候支付寶的付款碼僅用于付款,為了防止詐騙,請勿轉發給他人。
?
相關鏈接:
消費者給差評遭騷擾 外賣平臺差評機制緣何形同虛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