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距離北京700余公里的河南省新密市0103國家糧食儲備庫大院內,兩臺轟轟作響的吸糧機把地下糧倉內的麥麩抽至地面的履帶上,源源不斷的麥麩在履帶上“跳躍”著,再被傳送到運糧小型貨車中。周而復始,34天,9個糧倉內的上萬噸小麥最終會交付至買受人手中……
這是在最高人民法院統一指導下,北京、河南兩地四級法院密切配合完成的萬噸糧食異地執行案。記者11日從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獲悉,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在河南省新密市順利執結該案件,河南新密0103國家糧食儲備庫內10629.55噸糧食全部交付完畢。
封糧——萬噸小麥成為執行案標的物
河南省新密市0103國家糧食儲備庫上萬噸小麥成為異地執行案件中的標的物,還要從一起3年前的買賣合同糾紛說起。當時,原告京糧大倉公司與懷遠盛禾公司簽訂玉米采購合同,以食為天公司、華源之星公司出具承諾函,承擔連帶責任。后因懷遠盛禾公司未按合同交貨,京糧大倉公司向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各方履行合同義務。
2014年12月,北京豐臺法院依法判決懷遠盛禾公司退還京糧大倉公司貨款并支付違約金共計3600余萬元,以食為天公司、華源之星公司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審理過程中,京糧大倉公司提出財產保全,豐臺法院依申請查封了以食為天公司存儲于新密0103國家糧食儲備庫的15800噸小麥。
判決生效后,因被告拒不履行判決義務,2015年1月,京糧大倉公司申請強制執行。2016年6月,豐臺法院組織開展對糧食資質的鑒定、評估工作后,依法對標的物萬噸小麥進行拍賣。2017年4月,買受人競買成功,進入交付標的物環節。
然而,案件遠沒有一“拍”了事那么簡單。上萬噸小麥,粗算下來夠4萬人吃上一年,一方面要保障短時間內交付防范糧食變質造成浪費,另一方面,遠距離異地執行的難度可想而知。“異地執行和糧食安全,是該執行案件的兩個難點。從時間角度來說,經過了鑒定、評估、拍賣,最后到了交付環節,時間更為緊迫。”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楊越說。
出糧——執行法官練就“技術能手”
“核對完成了么?三方簽字,然后放貨車走。”位于新密出糧現場的一間簡陋的平房里,北京豐臺法院執行一庭法官助理劉靖軒會同買受人代表、糧倉管理方代表做著運糧小貨車過磅后的核驗工作。三方簽字確認后,這輛載重約20噸的小貨車會把糧食運到幾公里外的第二現場,卸貨后轉為載重更大的貨車運往300公里外的買受人糧倉。
記者注意到,執行現場設有新密糧食交付現場指揮部,有實施、控制、接待、保障4個小組,北京、河南兩地四級法院調配近50名干警明確分工,通力合作。吸糧運糧方面,6輛小貨車以40分鐘的頻次往返于出糧與第二現場之間,每天出糧量在四五百噸之間,井然有序,完成執行只是時間問題。
“實際上,出糧遠沒有現在看到的那么順利。”一直在前方指揮的豐臺法院執行局局長方有權告訴記者,執行工作伊始便困難重重:該糧食儲備庫為上世紀70年代修建的地下糧倉,9個糧倉中既有V字形,又有瓶底形,不但吸糧機需要定做、改裝,執行過程中還需要同時反復調整作業時間,確保不對當地居民生活造成額外干擾。
“開始幾天抽糧就抽出過麻袋、磚頭,經常把機器卡住。需要停下來把機器拆了,一次就要耽誤一個小時。”劉靖軒說,為解決實際困難,現場執行干警只能自己摸索辦法,改造吸糧管接口,把吸糧效率從起初的每天200多噸提升至四五百噸。
截至2017年12月23日,河南新密0103國家糧食儲備庫內10629.55噸糧食全部交付完畢。歷時34天,一場時間緊、任務重,卻又方案周密、合作密切的異地執行案件畫上了句號。
執行難,異地執行更難。采訪中,一位北京執行法官告訴記者,如果沒有河南當地法院及相關部門的支持與配合,“即使吸走了糧食,運糧車能不能開出新密地界,糧食能不能交付到買受人手中,都要打個問號。”
為保障此次執行案件順利,新密市為此次糧食執行任務專門成立保障指揮部,糧食、交通、消防、公安等十余個部門參與。
?
相關鏈接:
推進司法改革 20個省份成立法官檢察官懲戒委?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