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司法機關扎實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 20個省份成立法官檢察官懲戒委
記者今天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0個省份成立了法官檢察官懲戒委員會,11個省份的懲戒委員會正在籌備中,懲戒委員會負責就法官、檢察官違法辦案責任作出專業認定,嚴格依法追究辦案責任。
2017年以來,全國司法機關扎實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創新實踐、攻堅克難,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優秀法官檢察官回歸一線辦案成為主流,85%以上法院人員向辦案一線集中,辦案質效持續提升。
員額制是司法責任制的基石。各級司法機關實行“從嚴掌握、寧缺毋濫”的選人導向,考試與考核相結合,確保真正能獨立辦案、對案件負責的優秀人才進入員額。全國法院從原來21.1萬余名法官中遴選產生12萬多名員額法官,全國檢察機關遴選產生員額檢察官8.6萬余名,分別占中央政法專項編制的32.9%和32.58%。
為落實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兩高”出臺實施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最高法出臺實施《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實施意見(試行)》、《關于落實司法責任制完善審判監督管理機制的意見(試行)》等。首批入額檢察官遴選工作結束后,最高檢確定了12項機關司法責任制改革相關配套制度,目前已出臺10項,包括《最高人民檢察院機關案件承辦確定工作管理辦法(試行)》、《最高人民檢察院機關檢察官業績考核辦法(試行)》等。
在此基礎上,各級司法機關積極探索建立新型審判權、檢察權運行機制,取消行政化的案件審批制,突出法官、檢察官辦案主體地位,提交審委會、檢委會討論的案件數量大幅下降,全國法院由獨任法官、合議庭直接簽發裁判文書的案件占比達98%以上。建立完善領導干部帶頭辦案機制,2017年1至9月,全國法院院庭長人均辦案量同比增長32.3%。確立隨機分案為主、指定分案為輔的案件承辦機制,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強案件管理,把司法權運行的每一個節點都納入可查可控范圍,確保放權不放任、用權受監督。
職業保障方面,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法官檢察官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的意見》,“兩高”印發了《法官、檢察官單獨職務序列改革試點方案》。目前,除廣西外,全國其他法院已完成首批入額法官單獨職務序列等級確定工作。全國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3582個檢察院中,3348個檢察院已落實檢察官工資套改增資、3280個檢察院已落實檢察官績效考核獎金,占比分別達92%和91%。
□現場
“外界看來很牛氣,我們下筆千金重”司法責任制讓最高法法官繃緊弦兒
在河南新鄉開完一整天會,連夜趕回北京,第二天一大早又跑到單位上班。“原本可以第二天再返京,可一想到年底有這么多案子要辦,心早就飛回來了”,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李明義對《法制日報》記者說。
今年7月3日,最高法機關首批員額法官選任完成。5個多月后,記者走進最高法機關采訪,看到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包括李明義在內多名員額法官對記者說,司法責任制改革后,法官權力更大了,但肩上的責任也更重了,大家責任心更強了,更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辦案時間。
“年底結案壓力大、任務重,我在外面多呆一天,不僅耽誤自己的工作,而且作為合議庭成員還會影響到其他人的辦案節奏。”李明義解釋說,作為一名員額法官,這種尊榮感也敦促自己必須盡快返崗,以身作則。
此刻,李明義在自己辦公室里,周圍是成堆的案卷。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李明義就已經體驗到了司法責任制帶來的這種變化。
2015年,李明義受命前往地處遼寧沈陽的最高法第二巡回法庭工作。最高法巡回法庭自啟動之日起就落實了“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理念,打破了原有的辦案層級審批制度,省去了大量不必要的匯報審批環節,承辦法官有更多的辦案自主權和對判決的最終簽發權。
李明義至今還記得自己在二巡簽發的第一份判決書,“那種感覺真的很不一樣”,他坦言,案件由自己來簽發負責,別說判決本身的合法性及合理性,就連判決書中的每一個遣詞造句甚至標點符號都要反復琢磨,生怕一時疏忽出現問題。
“這就是司法責任制的威力。在外界看來,可能以為法官權力大了很牛氣,但我們法官個個都深知背后責任重大,判決下筆如有千金之重。”李明義說,話鋒一轉,“當然利好也很明顯,雖然苦點累點,但這兩年自己辦過的案子無一被當事人提請再審,可以說司法責任制讓我們的工作更加優質高效”。
李明義所說的種種變化,最高法第一巡回法庭法官司明燈同樣感觸很深。
司明燈今年2月初到一巡工作,他說,就刑事審判而言,對當事人的刑事申訴是否立案審查,原來是分管副庭長審批決定,現在都由承辦法官直接負責;在合議庭里,除庭領導參加評議的外,主審法官是當然的審判長并負責簽發裁判文書。
在這種全新的責任體系下,今年以來,司明燈已審結刑事申訴案件50多件,全部由自己簽發結案。
作為最高法刑一庭法官,鄒雷也是司法責任制的親歷者和踐行者。在他辦公室里,同樣是一摞摞案卷堆積如山。他笑著對記者說,今天的案卷還算少的,昨天剛有一批案件結案退卷了,不然整個桌子都要堆滿了。
鄒雷告訴記者,最高法刑庭有一部分案件為死刑復核案件。刑事案件涉及剝奪人的自由甚至生命,人命關天,錯殺不能復生,因此最高法刑事審判工作向來責任重大,要求非常嚴格,必須確保“零差錯”。特別是一些復雜、疑難案件,比如既有定案證據又存在疑點瑕疵的案件、既有從重情節又有從寬情節的案件,判與不判、殺與不殺,讓人非常糾結,倍感壓力。“有時吃飯睡覺都在想這個被告人到底該不該判死刑,寤寐思服、輾轉反側”。
為此,最高法刑事審判實行非常嚴格的司法責任制,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承辦人、合議庭對所辦案件嚴格把關。同時,鑒于刑事案件特別是死刑案件的特殊性,為了確保“零差錯”,還要實行審判長聯席會議、院庭領導、審委會層層把關,共同承擔起這份重大職責。
“這也可以視為落實司法責任制的另一種體現,是更高要求、更嚴標準的責任制,關鍵就在于刑事案件錯不得、錯不起。”鄒雷分析說,“比如一個合議庭由三名成員組成,不僅審判長要對案卷材料、對案情證據等進行梳理研判,每一名合議庭成員也都要完成這一工作,即所謂的交叉閱卷,并要求出具書面閱卷意見,裝入案卷永久保存”。
“這也意味著,不僅承辦人、合議庭要對案件負責,審判長聯席會議、院庭領導、審委會也要對案件全面把關,每個環節都各負其責,容不得絲毫差錯。”鄒雷說,司法責任制敦促法官更加嚴謹負責地對待每一件經辦案件,每一頁案卷材料都要認真仔細研判,每一份裁判都必須經過深思熟慮。
□記者手記
職業尊榮感鼓舞著大家勇往直前
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李明義的辦公桌上擺著一個計算器,他已記不清工作以來換過多少個計算器了,這兩年更換得尤為頻繁。
原來,作為民庭法官,李明義要處理大量合同糾紛類案件,每一起案件又都要核實大量的數據信息,因此計算器就派上了大用場。
這兩年由于司法責任制的推進落實,李明義對案件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從事的數據核實工作量越來越大,因此用壞的計算器也就越來越多。
頻繁更換計算器,是改革后李明義工作更加認真負責的體現,也是整個法官隊伍責任感普遍增強的一個縮影。
司法責任制改革,讓每一位法官都壓力山大,但成為員額法官后的職業尊榮感,一直默默鼓舞著大家攻堅克難勇往直前。
?
?
相關鏈接:
59項司法改革先行一步 打官司可掃二維碼 辦案子借力大數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