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代表委員為鄉村振興戰略建言獻策
多管齊下讓農業更強 農村更美農民更富裕
永興鎮馮塘村叢林環繞,十分優美。本報記者 張俊其 攝
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努力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針對如何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不少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張萍代表: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鄉村領域的具體落實,內涵極其豐富。”省人大代表張萍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突出了產業發展的重要性,致力于讓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更大的提高,這對于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重要意義。
張萍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深挖本地特色,因地制宜,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種植養殖結構,培育壯大一批特色品種品牌,全力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充分發揮“三大優勢”,在做好農產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構建完善的農業產業經濟鏈條,推動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比值大幅提高。加強農村基層組織隊伍建設,把村級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做實,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工作隊伍,培育農業、農村、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推動鄉村治理、促進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把大力發展全域旅游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加快推動“五網”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延伸,以優美的生態、人文環境吸引游客,切實讓農民享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紅利。
王杰代表:打造具有本地特色旅游產品
“近年來,全村在鄉村旅游發展上不斷挖掘本地特色,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資源整合,充分發揮互聯網等科技手段,逐步實現了產業發展的標準化、流程化、特色化。”省人大代表王杰說,在鄉村發展過程中,整體資源碎片化、同質化的問題不容忽視,特別是精品民宿等吸引游客的項目起步較晚,專業人才匱乏等因素制約著鄉村進一步發展。
如何進一步加快鄉村的發展?王杰建議,一要打造知名特色的信息平臺、共享平臺,推廣更多本地特色產業、產品,吸引、留住更多的游客。二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結合不同的季節、不同群體對村落的布局進行整體規劃,充分體現地方特色。三要加大產業引導力度,把鄉村旅游與其他重點產業相結合,既要突出本地特色,又要符合游客實際需求,進一步提升競爭力。四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在政策等方面給予扶持,同時積極培養本地人才,全面提升鄉村的人文素養。五要加快“五網”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做好道路建設、垃圾分類設施建設等,為鄉村快速發展提供保障。
吳敏代表: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補齊短板
省人大代表吳敏認為,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補齊短板,是確保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得成效的關鍵。她建議:一是加大對自然村超標環衛車管理,保障環衛作業安全運行。由相關部門在職責權限內制定和完善鄉村超標環衛車管理辦法,妥善解決超標環衛車運行的問題。二是加強禽畜養殖治理,建立健全農村散養戶管理機制。將農村散養戶納入管理,加快出臺政策規定,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和對農村畜禽散養戶的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減少污染甚至實現零排放。三是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將種桑養蠶列入省、市、區政府農業項目補貼,解決當前農戶因資金問題無法加速蠶桑產業發展的問題,真正發揮蠶桑產業“多、快、好、省”的特點,實現農民增收。四是著力解決因道路、供排水、供電、燃氣、通訊等市政基礎設施滯后,對農村發展造成的影響。
王云霞委員:提升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水平
在省政協委員王云霞看來,加強農村地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環境保護工作水平是實現“生態宜居”和“治理有效”的基礎性工作,我省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應該對這些方面再謀劃、再發力。
王云霞建議,要規劃先行,加強村莊的整體規劃與治理,在充分考慮人口增減、產業發展、環境承載能力以及海南本地農民群眾生活習慣的基礎上,盡快科學編制符合農村實際、滿足農民需求、體現鄉村特色的村莊規劃。一方面加快村莊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抓好鄉鎮污水處理廠、垃圾中轉站、人工濕地、管網溝渠等設施建設,建立完善農村清掃保潔和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另一方面推進農業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秸稈的再生利用,加快發展以沼氣為重點的可再生能源,進一步提高沼氣在農村的普及率;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積極推廣現代生態農業的新模式、新技術、新品種;加快建設若干個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生態循環農業基地或園區。
王云霞認為,提高農村群眾的環保意識和環境道德意識也是重要的一環。建議廣泛宣傳并大力普及農村生態環保知識及相關政策法規,讓農村群眾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理念,從而更加關心、支持和參與農村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
林美委員:加快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
省政協委員林美認為,近年來“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工程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我省打造全域旅游的過程中起到顯著作用。
林美建議,一是要以全省“一盤棋”的思路,把“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與全域旅游、脫貧攻堅、新型城鎮化建設結合起來,創新編制鄉村發展規劃,形成布局合理、設施健全、業態豐富、產品多樣的鄉村發展新格局。二是加快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全省鄉村旅游交通網絡、旅游標識體系、旅游信息咨詢系統、旅游安全控制系統、旅游信息類公共讀物、旅游網站和無線寬帶等。三是打造更多的鄉村旅游品牌,開發具有海南本土特色的旅游商品、伴手禮進行線上、線下銷售,保護和開發村落鄉土文化,鼓勵建設特色精品民宿。四是抓好鄉村旅游項目,提高旅游產品核心競爭力,同時充分發揮“海南旅游產業投資基金”平臺作用,支持全省鄉村旅游項目,指導市縣策劃包裝一批鄉村旅游和旅游小鎮招商項目以及共享農莊等產品。五是加強人才培訓,組織開展對全省鄉村旅游重點村負責人、鄉村旅游帶頭人、從業人員和農村貧困戶的培訓,提升他們的思想覺悟和技能水平。
郭東宇委員:提升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軟件”水平
農村垃圾治理工作是省政協委員郭東宇關心的問題。他表示,近年來,海南各相關部門十分重視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機構、人員、經費、制度、設備等不斷完善,取得的成效和進步值得點贊。
郭東宇認為,我省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硬件”條件上去了,但“軟件”水平還是有待提升。包括:不少農村居民對目前的環境狀況沒有深刻和清醒的認識,對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方面知識了解不多;垃圾處理適用的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雖初成體系,但還是存在不少問題和空白,個別領域缺少有約束力的長效治理機制和問責機制。
郭東宇建議,要努力提升農村居民道德人文素質,建議將農村居民道德建設作為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的核心任務來抓,引導大眾從自身做起,愛護身邊的環境;完善垃圾處理的法律制度,并納入農村發展規劃中,進一步改變鄉鎮領導干部的政績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群眾環保觀念,督促相關部門正視群眾舉報的環保問題;建立專業的垃圾分類教員隊伍,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普及垃圾分類基礎知識,引導群眾形成垃圾分類的自覺。
記者杜潤濤 高翔
(海口網1月27日訊)
?
相關鏈接:
省政協委員陳冬霞:海南要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污水治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